下元节为什么要祈愿神灵


下元节为什么要祈愿神灵

文章插图

下元节为什么要祈愿神灵
1、下元节为什么要祈愿神灵
从年代以及祭祀方式和对象的演变来讲,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 。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
2、下元节是什么时候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
3、下元节的由来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 。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 。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 。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 。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 。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
【下元节为什么要祈愿神灵】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
下元节的习俗
1、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 。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 。
2、吃节令食品
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仲秋节吃月饼等等,它同其它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共同心态 。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
3、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 。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 。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 。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 。后世设坛渐弛 。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 。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 。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 。心斋可“夷心静然” 。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 。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
下元节是什么节
1、下元节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 。相传水官大帝禹会在这天下凡为民解厄 。在下元节这天,人们准备会祭祀水官大帝,因此,下元节也叫“消灾日” 。
2、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祭祀祖先,纪念贤人 。
3、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传说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

下元节为什么要祈愿神灵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