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的来历


下元节的来历

文章插图

下元节的来历
1、下元节的来历
1.1、下元节的最初来源和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而这三官的诞生日分别是正月十五、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十五,而这三天又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
1.2、在民间传说中,下元节的水官全称为“五气三品解厄水官”,主管的是九江四渎、三河五海、十二溪真圣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记录众生功过之条 。传说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水官考籍,按照众生善恶功过,随福受报,随孽转形 。
2、下元节的风俗活动
2.1、每年的下元节,道教都会进行相关的修斋仪式,一方面是为了感恩神灵赐予的同时以祈求神灵的福佑,另一方面是在于广结善缘、广播爱心、广种福田 。
2.2、因为下元节正好是丰收完成的季节,所以下元节在民间逐渐演化为祭祀祖先亡灵,感谢上天的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日子 。
3.3、另外,在下元节这一天,民间还有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
3、下元节的各地习俗
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 。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 。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北京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 。“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 。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 。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 。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 。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 。
总的说来下元节其实是一个以除困解厄为主题的节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其实下元节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运用它这一主题开展慰问困厄者、探问病人的等一些社会性关怀活动 。将下元节发展成一个全民祈愿日和纪念祖先贤人的日子 。
下元节吃什么好
1、“五谷主偶像”米果 。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称“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 。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 。
2、米果 。客家的下元节,十月十五是相传为三界公诞辰,虽有敬祀,但不如上元节(元宵)和中元节(鬼节)热闹 。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 。农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类食品,谓“做完冬” 。有些地方有打醮祀神演戏之俗 。
3、糍粑 。客家农村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 。”糍粑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筷子夹起来软软的,心里升腾起一股征服的快感 。此时可就别太心急,以免烫了口舌 。尝一口更是口感味鲜,细滑沁甜,米香而不腻,好吃好吃 。
4、芋仔包 。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纺锤形,由芋子或马铃薯作为主料,馅料相当丰富 。馅料是芋子包最关键的因素,把香菇、鱿鱼、葱花等放入锅里油炸,待香味四溢时舀起来,倒入切碎的菜料 。
我国古老的节日及习俗
1、元旦: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 。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 。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 。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 。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2、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
3、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下元节的来历】4、寒食: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 。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

下元节的来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