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黄荆子

【臭黄荆子】

臭黄荆子

文章插图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Chòu Huánɡ Jīnɡ Zǐ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果实 。

【原形态】
臭黄荆,又名:斑鹊子、斑鸠站 。
灌木,高约4米 。小枝圆柱形,灰褐色,嫩时多柔毛,富含粘液 。叶对生,叶柄短或近于无柄,被短柔毛;叶卵圆形至披针状卵圆形,长2~6厘米,宽7~30毫米,先端短尖或渐尖 , 全缘或波状起伏,有时顶端有一、二深裂,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上面绿色,下面较淡,密被短毛,揉之有臭气 。聚伞花序,花浅黄色 , 苞片线形,萼筒短,有毛 。具5齿裂 , 先端钝;花冠筒状,被短毛 , 略呈两唇形,上唇顶端微凹,下唇3裂;雄蕊4;雌蕊1,子房上位 。小坚果,直径约4毫米 。花期5~6月 。

臭黄荆子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