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沉淀物是喝还是扔


中药沉淀物是喝还是扔

文章插图
【中药沉淀物是喝还是扔】常有人在服中药时发现一个问题:煎好的一碗中药汤液,其色棕黑,其状浑浊,其味苦涩 。放温后再去服用时,会发现碗底有泥糊状沉淀物 。因药材饮片本身具一定颜色,煎后药液呈棕黑色 , 人们就以为这是必然的事情,不管药有多苦 , 都喝得千干净净的 。而对于碗底的沉淀物,在一部分人眼里 , 是这碗药的精髓 , 倒掉太可惜了;却也有人觉得这类沉淀物吃掉对身体无益,弃而不用 。但实际上,对药液的浑浊之状,是好是坏,人们始终是茫然不知所措 。至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沉淀物,喝了怕有害,扔了又怕浪费 , 到底是加点水搅和咽之,还是干脆丢掉,则是面临的实际问题 。那么,中药沉淀物我们到底是喝还是丢弃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中药汤剂的沉淀物服食比较好 。中药汤剂所含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 。中药汤液在温度降低后常会有许多沉淀物产生,此沉淀物不宜丢掉,因为它正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之一 。古代医家不知产生沉淀物的道理所在,但现代研究已发现,药液中产生的沉淀物不能轻易丢弃 。
在这里我们以黄连与甘草共煎为例,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又名黄连素)、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而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 。黄连素属生物碱类化合物,这类药物和含酸性的药物在水中溶解度都较大 , 故用水煎煮时都能够很容易地从中药饮片中溶出 。
当两种药共煎时,各自所含的黄连素和甘草酸,则有可能在水液中相遇并结合 , 形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盐或复合物,以微细颗粒状固体悬浮于煎液中,使煎液变浑浊 。如果将此煎液放置,则颗粒可能沉淀到碗底 , 形成泥糊状物 。

中药沉淀物是喝还是扔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