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 冬天发生率多于夏天


猝死 冬天发生率多于夏天

文章插图
导读: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某些平素身体强壮者 , 会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去,人们习惯称之为“无病暴猝” 。对这一无情的事实,并非由于车祸、中毒等意外伤害引起的突然死亡 , 在医学上则称为猝死 。例如在老人祝寿的宴会上,青年人新婚夜晚,人与人发生激烈争吵等,往往会引起所谓“无病暴猝”,甚至引起刑事纠纷 。……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某些平素身体强壮者 , 会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去,人们习惯称之为“无病暴猝” 。对这一无情的事实,并非由于车祸、中毒 等意外伤害引起的突然死亡,在医学上则称为猝死 。例如在老人祝寿的宴会上,青年人新婚夜晚 , 人与人发生激烈争吵等,往往会引起所谓“无病暴猝”,甚至引起刑事纠纷 。
医学中的猝死就是指暴死、急死 。由于其发病急、发生突然,未经抢救或抢救无效者 , 死亡率高 。猝死的人在外表上看来健康 ,亦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其实体内重要脏器如心、脑、肺、肾等往往有某些潜在性的疾病在发展着;或已知道患有某些慢性?。?但还能够适应正常生活,由于某些诱因作用而突然转化 。
猝死可发生于任何场合 , 有资料表明,猝死50%以上发生在家中或途中,在季节上冬天多于夏天,在时间上夜间多于白天 , 发生在睡眠中占一半以上 。在性别上男人为女人的5倍 。在年龄上20—50岁多见,小于45岁的占一半,小于30岁的占20% 。猝死几率吸烟 者比不吸烟者高4.7倍,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比一般人群高15倍 。我国猝死发生率占所有自发死亡的20%—30%,每年约8.8人/10万人至30人/10万人,据此推算我国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猝死 。
引起猝死的原因:心血管系统疾病占第一位,达50%以上 。死亡机制多数是室速和室颤 。另外主动脉破裂出血、高血压、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也可发生猝死 。儿童猝死,多由于心肌内膜纤维化引起 。还有暴发型乙型脑炎 、中毒型菌痢、输卵管妊娠破裂大出血及青壮年急死综合症等 。儿童猝死以呼吸系统疾病占绝大多数 。
猝死的原因虽是病变的发展,而某些诱因对一些人可起到促进作用 。①精神因素,特别是冠心病人,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表现为狂喜、暴怒、争吵、恐怖、悲痛等 。②过度疲劳,包括运动和劳动 。③饮食因素 , 如暴饮暴食 。④环境因素,如温度过冷或过热等 。
从猝死的病因、诱因分析中清楚地告诉我们,必须早期辨认少数最可能发生猝死的病人 。预防猝死应以预防心性猝死尤其是冠心病猝死为重点:①积极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目前国际上已提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应从儿童期就开始着手,对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儿童,应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尿糖,避免过度营养,从小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早期发现和控制儿童期高血压 。二级预防是指防止冠心病人病情发展和突变 。②积极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和避免猝死诱因 。对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大量吸烟、体力活动过少等冠心病危险因子,都应积极控制 。对猝死的诱因皆应避免 。③及时处理猝死先兆 。因变异性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室颤、心脏骤停等,应及时观察和治疗 。心脏性猝死 , 大部分死于原发性室颤,所以要及时处理室颤先兆,预防室颤的发生 。
预防猝死的发生 。应仔细检查身体内某些脏器存在的潜在病理变化,积极治疗已经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灰浼删鸵剑?更不能掉以轻心 。对长期服用强心利尿药者要防止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低镁症,心血管病人避免剧烈咳嗽,熟睡中打鼾的病人都应注意,冬季寒冷地区的年老体弱的男性 还应注意排尿诱发猝死 。只有清除埋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和引爆的“导火线”,方能化险为夷 。
【猝死 冬天发生率多于夏天】为了减少猝死死亡率,在抢救中应积极提高心肺复苏效果 。在心脏停搏已1至2分钟以内的患者 , 可进行心前驱捶击起搏,位置在胸骨中点,一捶往往能救活一条命 , 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 位置在胸骨中下段,尽量不要因进行其它抢救措施而中断 。在心脏复苏的同时应及时进行呼吸复苏 , 包括迅速疏通气道,去枕使头后抑,使气管畅通,并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 , 每按压心脏4至5次向肺内吹一口气,吹时务必捏住鼻孔 , 同时应尽早呼叫急救车,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除颤抢救工作 。

猝死 冬天发生率多于夏天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