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积食的按摩手法


宝宝积食的按摩手法

文章插图

宝宝积食的按摩手法
1、宝宝积食的按摩手法
捏脊:让宝宝趴在床上,夏日可脱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 。此法最好坚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组 。
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纹面,妈咪可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
揉板门:板门在大鱼际隆起处,妈咪可用拇指顺时针给宝宝揉推,每天1次,每次50下 。
摩腹:妈咪先搓热手掌,然后顺时针给宝慢慢按摩腹部30下左右 。
2、宝宝积食的症状
厌食,饭入口后久含不?吃一顿饭要很长时间 。
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胀、大便硬结或腹泻 。
免疫力低,经常反复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
烦躁易哭,难以入睡或睡不安宁,动则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 。
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又厚又白,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生长不良,面黄瘦弱,小便短黄或清长,大便酸臭或溏薄 。
3、宝宝积食的原因
上幼儿园的小孩通常在学校吃过晚饭才回家,但是回家之后还会跟着大人再吃一顿,等于多吃了一顿饭,就容易因为量大而引起积食;
有些家长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觉得孩子没有吃饱,总是强迫孩子多吃一些,其实这样也容易使孩子过饱;
有些孩子有吃零食的习惯,甚至零食量都超过了正常的饭量,这样很容易造成脾胃的负担;
有些小孩在睡觉前有喝奶或者吃东西的习惯,吃饱后马上睡觉,非常不利于消化;
有的孩子比较小,自制能力差,看见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不管不顾的猛吃,常常会吃的过饱,造成肠胃负担;
天气热,有的小孩就喜欢吃量的食物,由于孩子的脾胃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常常会因为受凉而影响消化,从而导致积食 。
宝宝积食吃什么
熬山楂水
将新鲜山楂洗净,切成小块,用小火炖煮3~4个小时,煮出汤色后,把山楂过滤掉,在汤中加冰糖喂宝宝喝 。
薏米山药粥
将薏米、山药、小米适量一起熬粥食用,能祛湿健脾、滋阴养液,尤其适用于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的孩子 。
麦芽栀子水
用麦芽、栀子煲水给孩子喝 。用量方面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而定,例如1岁以下的宝宝,麦芽、栀子各6克,一到三岁的孩子可以各用9克 。
炒鸡内金
鸡内金就是鸡胗里头那层黄膜,自己在家吃鸡的时候,可以把鸡内金取下来,晾干,焙干,然后擀成粉,也可以直接到药店买成品的鸡内金 。炒鸡内金让孩子吃,有化淤消积的作用,对于促进脾胃功能很有好处 。
宝宝积食有什么坏处
1、积食与舌苔剥落:小儿舌苔剥脱与现代医学的小儿地图舌相似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乳积食滞,郁久化热,蕴结心脾,火热上熏造成舌苔剥脱所致 。治以消食导滞、清心泻脾热的药,很快就好 。
2、积食与贫血:积食容易导致脾虚,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积食时间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虚 。从西医上说,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厌食挑食,营养不均衡,时间长了就会贫血 。所以,贫血的时候也应当调理脾胃 。
【宝宝积食的按摩手法】3、积食与荨麻疹、丘疹样荨麻疹:小儿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 。而脾主肌肉四肢,这时候,一方面,热、痰、湿相合,外发于肌腠,容易导致荨麻疹等 。另一方面,脾胃损伤,易感外邪 。这时候内有积热,外有外邪,内外交攻,就容易郁于肌腠而出现荨麻疹等疾病 。

宝宝积食的按摩手法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