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医学在皮肤科的应用


激光医学在皮肤科的应用

文章插图
……
激光医学在皮肤科的应用
第一章 激光的基本知识
一、激光的产生
激光和普通光都是电磁波,都具有光学特性,都是在外因作用下发光物质内部运动的结果,但两者的产生过程和发光过程有着很大的不同 。
1.原子的能级: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受库仑力的作用绕原子核旋转 。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的不同状态使原子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 。正常情况下,多数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即基态,少数原子处于高于基态的能量状态,即激发态 。能量越高 , 处于该能级上的原子越少 。原子能级的转变称为跃迁 。
2.粒子数反转:
采用某种特殊方法 , 如光、电化学、甚至核能等手段使原子的能级分布倒过来(激励),即使某个高能级的原子数目多于某个低能级上的原子数目 , 这种原子在能级上的不正常分布称为粒子数反转,粒子数反转过程中,粒子吸收了一定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这是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之一 。
【激光医学在皮肤科的应用】然而并非任何物质都能产生粒子数反转,只有能实现粒子数反转的物质才有可能产生激光,称为激光工作物质 。
3 受激辐射: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自发从高能态到低能态的跃迁称自发跃迁,并以光的形式辐射出能量,称自发辐射 。而在外界光子的作用下,原子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同时发出另一个光子,这一过程称受激辐射 。受激辐射的特点是,外来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粒子中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 , 这时才能产生受激辐射;受激辐射所产生的光子与外来光子的频率、相位、偏振、方向及速度等完全一致,同时产生光放大 。
4.激励源和谐振腔:
激励源又称泵浦源,是使激光工作物质实现粒子数反转的外加能源 。激励方式有多种,如光激励、电激励等 。谐振腔是由两块互相平行且垂直于工作物质中轴线的反射镜组成,其中一块为全反射镜,另一块为部分反射镜 。
二、激光的特性
1.方向性:
由于激光器的谐振腔的限制 , 组成激光的光子只沿同一直线传播,所以光束的发散角极小 。因此,激光在空间上的能量分布是高度集中的 。
2.高亮度:
光源的亮度是指光源表面单位面积上 , 单位时间内 , 垂直于表面方向的单位立体角内发射出的光能量 。激光光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高度集中,使其成为迄今最强的光源 。
3.单色性:
单色是用某一光波颜色纯度所含波长范围(即频带)宽窄来描述的 , 颜色越纯或频带越窄则表示该光波的单色性越好 。激光光源是迄今具最好单色性的光源 。
4.相干性:
两束光波如果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保持恒定即可产生光的干涉现象,这两束光即为相干光 。激光器是最好的相干光源 。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及应用中具有广泛前景 。
三、激光器:
激光器有很多种,可从不同角度分类:
工作物质----气体、液体、固体、半导体激光器等 。
激励方法----电激励、光激励、热激励、化学激励激光器等 。
工作方式----连续波、准连续波、脉冲(巨脉冲)、锁膜、调Q激光器等 。
激光波长----红外、紫外、可见、射线激光器等 。
激光器简介:
1.血管损害激光系统SPTL-1B:
脉冲染料激光机,治疗波长585nm(黄光),输出能量2.5-10J/cm2,脉冲持续时间(脉宽)300-450ms 。治疗原理:波长585nm为血红蛋白吸收峰值之一 , 且大部分可透过表皮进入真皮,而极短的脉宽可破坏毛细血管而不导致周围正常组织热损伤 。主治皮肤血管瘤、鲜红斑痣、毛细血管扩张、酒渣鼻及蜘蛛痣等 。也可治疗瘢痕疙瘩,并可有效祛除各种疣 。
2.ALEXLazr激光系统:
Q开关蓝宝石脉冲激光机,治疗波长755nm,输出能量4-10J/cm2,脉宽50-100ns 。治疗原理:该波长为色素组织吸收光谱,并可深达真皮深层,其瞬间功率可达5MW 。特点是仅祛除黑色、兰色或深褐色皮损,如太田痣、伊滕痣以及各种皮肤色素痣 。特别能有效祛除文身、纹眉等异物性皮肤色素沉积 。
3.色素损害激光系统PLDL-1:
脉冲染料激光机,治疗波长510nm,输出能量1.5-6J/cm2,脉宽400-450ns,治疗原理:该波长为黑色素吸收峰 。极短的脉宽可破坏黑色素而不导致周围正常组织热损伤 。其特点是针对棕色皮损 , 特别适合较浅皮损如雀斑、咖啡斑、老年斑、皮肤色痣等的治疗 。
4.超脉冲CO2激光治疗仪:
波长10640nm,输出功率1mW-100W连续可调,脉宽0.5ms 。由于脉冲持续时间短于皮肤热弛豫时间,因此靶组织周围无热损伤 。可用于各种皮肤浅表肿瘤 , 可有效治疗打鼾,鼻炎,咽炎,鼻息肉,鼻甲肥大及扁桃体肿大,并可开展部分外科及妇科疾病的激光治疗 。配备图形发生器(PCG),可开展除皱换肤、祛除眼袋及祛除瘢痕等美容治疗服务 。
5.YAG激光器即掺钕钇石榴石激光器:
激光输出波长为1064nm,其输出光纤可深入组织 , 作为光刀或照射治疗均有很好疗效 , 且具有良好止血效果 。其波长经倍频后产生波长为532nm绿光,对皮肤血管有显著疗效 。
6.Diolite 532半导体激光:
为脉冲激光,激光输出波长532nm,最大功率3.0W,脉宽1-100ms,能量密度0.1-950J/cm2,主要用于皮肤血管病和色素病的治疗 。
7.He-Ne30II型激光治疗仪:
属低能量激光器 , 激光输出波长为632.8nm,最大输出功率为30mW,最大能量密度140mW/mm2 。广泛用于临床各科 。
第二节 激光的生物学效应
一.热效应
热效应是激光生物学中最重要的生物效应 。激光治疗原理多基于热效应 。组织对热的反应程度,根据温度不同依次有温热、红斑、水疱、凝固、炭化、汽化、燃烧 。
红外激光生成于发光物质的振动态和转动态能级之间的跃迁,其量子能量较小 。生物组织吸收此光量子只能引进生物分子振动和转动,增加生物分子的热运动,使生物组织温度升高,为直接生热 , 也称吸收生热 。
可见光和紫外光的光量子能量较大,组织吸收后可引起生物分子的电子跃迁,其回到基态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可能引起光化反应或热效应 。热效应来源于两个方面 , 一是受激分子的无辐射跃迁所释放的能量 , 二是在回到基态过程中,各能级间分别向下弛豫 , 依次释放较低的量子能量 。结果均使周围分子热运动增强 。
二.光化作用
光能作为激活能在组织细胞内引起的化学反应即为光化作用 。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了足够的能量的光子而跃迁到电子激发态后 , 在其向低能态跃迁,但又不返回其基态的弛豫过程中,多出的能量消耗在其自身的化学键断裂或形成新键上,从而发生光化反应即为原初光化反应 。在大多数情况下,原初光化反应过程中形成具有高度化学活性的中间产物,如自由基等不稳定产物 , 后者进行继发光生化反应,直至形成最终产物 。光化反应可表现为光致分解、光致氧化、光致聚合及光致敏化等类型 。
三.压强效应
激光高度集中的能量,能在人体组织中产生高温、高压和高电场强度等特殊效应 。光子既有质量又有动能,其照射时能受照部位的压力即为光压 。
用调Q脉冲激光聚焦照射组织时,局部急剧升温沸腾 , 喷发出气流,组织受到此气流的反冲力称气流反冲压 。
调Q脉激光的巨大能量可使组织中水分瞬间蒸发 , 产生瞬变压强,导致定域或损伤 , 称内部气化压 。
强激光照射组织,局部迅速升温,体积膨胀,使周边产生超声波 , 称热膨胀超声压,其压强值与温度梯度成正比 。
组织在强激光(电磁波)照射下,因电场作用而发生极化 , 极化产生应力 , 从而产生电致伸缩压强 。
四.电磁场作用
激光是电磁波,因此可以说激光对生物组织也是电磁场对组织的作用,但多认为主要是电场作用 。可产生各种次级效应,包括电致伸缩、自聚焦、自俘获及受激布里渊散射等现象 。
五、生物刺激效应
生物机体内产生复杂的生物效应,可表现为兴奋或者相反 。当弱激光照射生物组织时 , 不对其直接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 而只产生类似于超声波、针灸热疗等机械或热效应,称为激光的生物刺激效应 。


激光医学在皮肤科的应用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