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的药用价值_生地黄的副作用


生地黄的药用价值_生地黄的副作用

文章插图

生地黄的药用价值
【生地黄的药用价值_生地黄的副作用】1、功能主治
生地黄,别名:地黄、生地、地髓、原生地、干生地、苄、芑、牛奶子、婆婆奶,拉丁文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 。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 。中国各地均有生产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 。又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 。原植物地黄又名:苄(《尔雅》),芑(《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山烟、山白菜、酒壶花、甜酒棵、蜜罐棵 。有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的功效 。药用部位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 。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
2、用法用量
2.1、性味归经:生地黄味甘、苦,性寒 。归心、肝、肺经 。
2.2、药用部位: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 。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
2.3、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
2.4、用法与用量: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

生地黄的副作用
1、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
2、《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
3、《本草经集注》:得麦门冬,清酒良,恶贝母,畏芜荑 。
4、《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
5、《医学入门》:中寒有痞、易泄者禁 。

生地黄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本经》:味甘;寒 。
2、《别录》:苦,无毒 。
3、《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经 。
4、《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肺四经 。
5、《本草乘雅半偈》:种植地黄之后,其土便苦,次年止可种牛膝,再二年可种山药,足十年上味转甜,始可复种地黄,否则味苦形瘦,不堪药也 。

生地黄的药用价值_生地黄的副作用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