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新月蕨

【红色新月蕨】

红色新月蕨

文章插图
【拼音名】Hónɡ Sè Xīn Yuè Jué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红色新月蕨的根茎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onephrium lakhimpurense(Ros.)Holtt.[Dryopteris lakhimpurensis Ros.;Abacopteris rubra(Ching)Ch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

【原形态】植株高100-150cm 。根茎长而横生,顶部疏被早落的披针形鳞片 。叶远生;叶柄粗壮 , 长50-70cm , 禾秆色;叶片薄纸质 , 卵状披针形,长40-70cm,宽30-40cm , 两面无毛 , 一回羽状;侧生羽片8-12对,互生 , 斜向上,阔披针形 , 长约25m,宽4-6cm,先端渐尖头,基部为不对称的圆形或圆楔形,全缘或略呈波状 , 顶生羽片同形且同大,干后变红色或褐红色;叶脉网状,侧脉多数,在侧脉间形成2行斜方形网眼 。孢子囊群幼时圆形,背生于小脉中部或稍上处,在侧脉间排成整齐的2行,偶有汇合成新月形;无囊群盖 。

红色新月蕨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