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头针及眼针法禁忌


耳针、头针及眼针法禁忌

文章插图
导读:耳针疗法是指在耳廓特定穴区通过望、触以及不同刺激方式来诊断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虽起源于我国古代 , 但广泛应用于临床,则是从上一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 。耳针法也是微针法中最为成熟的方法之一,具有方法简便安全,防治病症广泛、奏效迅速、费用节省等特点,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
【耳针、头针及眼针法禁忌】一、耳针法禁忌
耳针疗法是指在耳廓特定穴区通过望、触以及不同刺激方式来诊断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虽起源于我国古代 , 但广泛应用于临床,则是从上一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 。耳针法也是微针法中最为成熟的方法之一,具有方法简便安全,防治病症广泛、奏效迅速、费用节省等特点,目前 , 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一般来说,耳穴治疗较为安全,没有绝对禁忌症,但使用不当 , 也可能发生意外事故 。因此,宜对下列情况加以重视 。
(一)、外耳有明显炎症或病变 , 如冻疮破溃、感染、溃疡及湿疹等,应暂停治疗 。
(二)、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或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宜用较强烈的穴位刺激方式(如割治、放血等)和过强的毫针手法 。妇女怀孕期间宜慎用耳针疗法,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则禁用耳针 。
(三)、注意防止感染 。耳针疗法中最常见的意外是,因消毒不严所致的耳廓感染 。由于耳廓血液循环差,一旦感染,如处理又不及时,即可波及软骨,严重者会出现耳廓肿胀、软骨坏死而畸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为此,一般主张耳穴消毒应该采取先用2%的碘酒涂擦穴区局部皮肤,再用75%的酒精脱碘,即用酒精棉球由内向外擦去碘酒的方法 。耳针刺激时如取15°或更小角度刺入皮下以免刺入耳软骨,则颇难引起软骨炎 。国外一些人还把特制的U形钉(staple)射入耳壳以获长期的针刺刺激,因为易引起感染,不宜采用 。
(四)、注意防止晕针 。耳穴晕针包括耳针引起的晕针和耳穴压丸引起的晕针 。刺激耳穴发生的晕针的比例远较体针为少,据统计,晕针者约占治疗病例的1%~2% 。多为轻度一过性,但也有报道重度晕针的 , 故不可掉以轻心 。引起晕针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和体针类似 , 预防及处理方法亦同 。
二、头针法禁忌
头针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是以针刺头皮上的特定区、线来治疗病症的一种疗法 。针刺头部穴位治病,古人早就有所认识 。并发现头皮是通过经脉的循行而与全身各部位发生密切关联的 。但是,头针作为一种专门疗法问世,则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初 。浙江、陕西、山西、上海等地的一些针灸界学者,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从不同角度对头皮的某些腧穴和穴区进行探索研究,相继发现头皮上存在的一些传统穴位有别的穴点和穴线,当针刺这些特定的穴区时,对身体各部位的疾病有治疗作用,尤其是脑源性病症的疗效更为特殊 。目前 , 用头针治疗的临床病症已达到80余种,和耳针疗法一样也属于较为成熟的一种微针法 。一般而言,头针法较为安全,但临床上亦宜重视以下注意事项 。
(一)、由于头部发际区神经血管丰富,易发生进针、留针时局部疼痛和出针后出血等异常情况 。进针疼痛多与针具质量及操作不熟练等有关 。故针刺前应检查针具,针身弯曲或针尖钝、带钩者不能选用,进针时暴露头皮,避开疤痕、发囊,并注意针刺角度、深度和方向,快速进针 , 如触及血管、骨膜发生疼痛时,宜调整针具的位置 。起针后 , 应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 , 并仔细检查是否还在出血 。
(二)、少数病人在留针期间可有头皮沉重、板滞、瘙痒和蚁走感等,轻者可不予处理,重者宜稍向外提出针体,或调整针刺方向和深度 。
(三)、下列患者不宜用头针法 。
1、囟门和骨缝尚未骨化的婴儿 。必须针刺者,应避开该处 。
2、头颅手术部位或头皮有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者 。
3、孕妇一般不主张用本法 。
4、脑出血患者,在血肿尚未开始吸收,或血压不稳定者,头针宜谨慎 。特别要避免过强刺激,治疗时要作严密观察 。
三、眼针法
眼针法是指用毫针在眼周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以治疗全身病症的一种方法 。本法始创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其创立者为我国辽宁省针灸家彭静山教授,他根据古代名医华佗关于“看眼察病”的记载,通过数以万计的患者的反复观察和治疗实践 , 才得以总结并形成本疗法 。早期,本法主要用于中风瘫痪、急性扭伤及某些痛症 。近年来 , 随着眼针疗法的不断推广和完善,其应用范围正在日益扩大 。本法亦较为安全,但因为是在眼区周围针刺,所以要重视以下注意事项 。
(一)、针刺时应时刻注意保护眼球,不可刺伤 。每次进针后 , 宜以手指触摸被针部位 , 如皮下针体的内侧尚能摸到眼眶边缘,且令患者睁眼而无不适感,则表示安全 。
(二)、针刺时要避免伤及眼睑 。特别是针刺左眼第八区,右眼第四区时 , 不能过深,以防误伤内眦动脉,造成出血 。如发生出血,应以消毒干棉球反复按压止血 。
(三)、眼睑肥厚、眼睑静脉明显或眼区局部有病损者,均宜慎用眼针 。

耳针、头针及眼针法禁忌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