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的药用价值_莎草的副作用


莎草的药用价值_莎草的副作用

文章插图

莎草的药用价值
莎草,多年生草本,高15-95cm 。茎直立,三棱形;根状茎匍匐延长,部分膨大呈纺锤形,有时数个相连 。叶丛生于茎基部,叶鞘闭合包于茎上;叶片线形,长20-60cm,宽2-5mm,先端尖,全缘,具平行脉,主脉于背面隆起 。花序复穗状,3-6个在茎顶排成伞状,每个花序具3-10个小穗,线形,长1-3cm,宽约1.5mm;颖2列,紧密排列,卵形至长圆形,长约3mm,膜质,两侧紫红色有数脉 。基部有叶片状的总苞2-4片,与花序等长或过之;每颖着生1花,雄蕊3;柱头3,丝状 。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三棱状 。花期5-8月,果期7-11月 。该物种在贵州分布较广,产量及蕴藏量大,可大量开发利用 。
莎草的功效:莎草有行气开郁、祛风止痒、宽胞利痰的功效,治胸闷不舒、风疹瘙痒、痈伴随肿毒 。别名莎随、薃侯、地毛、回头青、野韭菜、隔夜抽、地沟草、小三棱、米珠子、缩缩草、地贯草、猪鬃草、地糕草、吊马棕、土香草、猪毛青、三棱草 。
药理作用:促进胆汁分泌;抑制回肠平滑肌;松弛子宫平滑肌;有雌激素样作用;催眠;解热;强心;抗病原微生物;抗炎等 。
功能:行气开郁;祛风止痒;宽胞利痰 。
主治:胸闷不舒;风疹瘙痒;痈伴随肿毒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洗浴 。

莎草的副作用
无毒 。
莎草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莎草的医学记载
1、莎草治痈疽肿毒:鲜莎草洗净,捣烂敷患处 。(<泉州本草>)
2、<本草衍义补遗>:莎草,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
【莎草的药用价值_莎草的副作用】3、莎草治水肿、小便短少:鲜莎草捣烂,贴涌泉、关元穴 。(<泉州本草>)
4、<汤液本草>:莎草,益血中之气药也 。方中用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 。又能化去凝血,是推陈也 。与巴豆同治泄泻不止,又能治大便不通 。
5、王好古:莎草,凡气郁血气必用之,炒黑能止血,治崩漏,多用亦能走气 。
6、治皮肤瘙痒,遍体生风:取(莎草)苗一握 。煎汤浴之,立效 。(《履巉岩本草》)

莎草的药用价值_莎草的副作用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