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文章插图

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1、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1.1、慢性表现 梗阻性黄疸的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钝痛、食欲减退、厌油、乏力、消瘦,随着黄疸加深可伴有皮肤瘙痒、陶土色便等,一般没有剧烈腹痛及发冷、发热,所以常被误诊 。
1.2、急性表现 可表现为突然出现右上腹绞痛,梗阻性黄疸的症状伴有畏寒、发热,黄疸可有明显波动,常与胆石症及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相混淆 。
1.3、常见体征 皮肤、巩膜中度至重度黄染,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肝脏,有结节,质硬,有时可出现肝区叩痛;少数患者有胆囊肿大;晚期患者有腹水征 。
2、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2.1、胆管结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Chareot三联征) 。有或无胆囊肿大 。B超及CT有助于诊断 。
2.2、胰头癌:早期无黄疸,病变到一定程度后呈无痛进行性黄疸 。胆囊肿大,陶土色大便,腹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B超、CT有助于诊断 。
2.3、壶腹癌:早期即可有黄疸,无痛性进行性加重伴胆囊肿大,但黄疸可有波动,可有白色大便 。早期腹痛及食欲减退可不明显 。可有消化道出血 。CT及ERCP可协助诊断 。
2.4、十二指肠癌:病变累及十二指肠乳头后,呈无痛性进行性黄疸,胆囊肿大,黄疸也可有波动,可有消化道出血,晚期可有十二指肠梗阻 。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及CT可协助诊断 。
2.5、胆囊癌:多见于45岁以上的女性,早期无症状,当发生胆管浸润或瘤体压迫胆管或转移的淋巴结压迫胆管后,可出现黄疸 。多同时伴有肝区疼痛、消瘦、黄疸进行性加重 。CT及PTC有助于诊断,一般可同时发现肝内转移 。
【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2.6、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 tumor):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男性多于女性 。主要表现为迅速进行性加重的黄疸 。伴上腹胀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 。但胆囊不大,B超、CT及PTC有助于诊断 。
3、梗阻性黄疸怎么治疗
3.1、药物及手术治疗
梗阻性黄疸可以采用药物来进行治疗,目前来说,常用的治疗梗阻性黄疸的药物主要就是益肝灵还有肝泰乐一类的,这些药物只能暂时缓解不适症状,并不能彻底治愈疾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有一种就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就是去除阻塞物,使胆道变得通畅,手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是比较有效的 。
3.2、食物疗法
患者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也可以采用食疗的方法,比如说食用冰糖奶酪 。准备适量的洋白菜并且将其洗净切碎,在水里浸泡半个小时,然后在锅里加上水,把泡好的洋白菜放进去,用小火把洋白菜煮烂,然后加上冰糖,再用小火煮到冰糖融化 。接着把准备好的鲜牛奶倒进锅里,稍微煮煮然后关掉火,放凉后就可以食用了,治疗梗阻性黄疸有很好的效果 。

梗阻性黄疸吃什么好
1、牡蛎肉玉米须汤
[原料]鲜牡蛎肉50~100 g,玉米须100~150 g,食盐、味精适量 。
[制法]先将玉米须洗净,切成小段,放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备用 。再将鲜牡蛎肉洗净,用快刀斜剖成片,与玉米须药袋同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快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煨煮 。待牡蛎肉熟烂后,取出药袋,滤尽药汁,加食盐、味精各少许,拌匀,再煨煮至沸,待温服食 。
[功效]清热退黄 。适宜梗阻性黄疸
[服法]1剂/d,分2次服食 。
2、蒲公英稠米汤
[原料]鲜蒲公英300~500 g,稠米汤100~200 mL 。
[制法]将鲜蒲公英捣烂后,用洁净纱布包裹,绞压取汁,兑入米汤中,搅拌均匀即成,待温服食 。
[功效]清热解毒,消退黄疸 。适宜幽门梗阻 。
[服法]1剂/d,当饮料,分数次饮用 。
梗阻性黄疸对机体影响
1、肝硬化
胆管梗阻后胆道内压力增加,胆管细胞明显增生,肝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增加 。梗阻后胆汁酸盐的淤积促使肝细胞凋亡,肝萎缩变小 。持续黄疸又使肝血流量减少,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 。
2、内毒素血症
肝受损后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尤其是Kupffer细胞)功能受损,清除血中内毒素的能力降低 。另外,黄疸时肠管内因缺乏胆盐而致菌群失调,医学教育|网搜集且肠粘膜屏障功能遭到破坏,更易发生内毒素血症 。
3、肾功能损害
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增加肾对缺氧损害的敏感性,胆汁酸的升高可损伤肾动脉内皮细胞诱发血管内凝血,引起肾缺血 。此外,内毒素血症也促发血管内凝血,以致肾功能受损 。

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