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文章插图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1、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 。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
2、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

3、玄宗游月的历史传说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 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 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
中秋节月饼起源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
中秋节的饮食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1、月饼:提起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饼 。其实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要迟至明朝才盛行 。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应节的瓜果为主 。至于月饼的起源,再民间有一项流传甚传说:在元朝末年,汉人想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条计策 。说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 。回到家中,咬开月饼,发觉里面藏张条子,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这个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留下来 。
2、菱角: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 。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也可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场去除不少 。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