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会引起糖尿病吗


焦虑会引起糖尿病吗

文章插图

焦虑会引起糖尿病吗
1、焦虑会引起糖尿病吗
糖尿病属于心理生理疾病,其发病是一种综合性的原因,不仅涉及生理、社会因素,更涉及心理因素 。现代人大多处于高糖、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饮食环境中,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量减少、生活无规律,使得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 。很多人不知道:生气、紧张、焦虑等情绪也会导致血糖升高 。
【焦虑会引起糖尿病吗】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过度的紧张压力和应激状态,肾上腺素和体内皮质醇就会增高,其产生的压力激素也会增高 。体内大量分泌应激激素,透支了分泌系统的“寿命”,加重各器官的负担和损害 。如甲状腺、胰腺功能发生相应的改变,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血糖升高,破坏胰腺功能,逐渐增加对胰岛素的抵抗,最后形成糖尿病 。
2、引起糖尿病的其他原因
2.1、年龄 。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 。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还有别的影响,如年龄越大,孕妇诊断糖尿病的孕周越小 。
2.2、肥胖 。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也不例外 。衡量肥胖的指标常用体质指数(BMI) 。BMI≥20.9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差不多是BMI≤19.1者的2倍 。
2.3、种族 。糖尿病具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域相关性 。亚洲、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和黑人与欧洲白人妇女的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分别为后者的8倍、11倍、6倍和6倍 。种族因素除由遗传因素造成外,还跟饮食、文化等有关 。
2.4、膳食失当 。比如孕妇无节制地进食,尤其是大量进食糖分高的果品,会对胰岛素分泌带来很大压力,造成代谢紊乱,而一旦胰岛素分泌失常,体内血糖得不到相应调节,糖尿病也就来了 。
3、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3.1、减轻体重 。各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均明确了肥胖、超重和糖尿病的关系,不仅是糖尿病,各种代谢异常都与其相关,并且超重越多患病风险越大 。因此,只要能减轻体重,就能获益 。成年以后主要胖的是腰腹,有的人虽然体质指数正常,但是腰腹脂肪多 。通过合理运动,首先减少的是腰腹肥肉 。而单纯节食、不运动未必减脂肪,还可能会丢肌肉 。人的肌肉少了,血糖可能更不稳定 。
3.2、每天走路30分钟 。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每周应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分摊到5~6天进行,即每天30分钟左右 。在所有运动中,走路适用人群最广,不受场地、时间限制,比较安全,步伐、步速可以自己调节,且对关节的损害较小 。
3.3、选择高纤维素食物 。研究证明,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排出残余的代谢废物,做好肠道清理工作 。另外,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好处还表现在对肠道自身激素的调节上,对脂类代谢、糖类代谢都有益处 。
患上糖尿病该怎么办
1、早期治疗:得了糖尿病越早治疗,收到的效果越好,早期治疗糖尿病首先要做到及早发现糖尿病 。
2、长期治疗:得了糖尿病其实是可以控制的,但要求患者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 。即便血糖、尿糖、血脂、血压等都达到了正常值,也不能轻易的停药,可适当的减少剂量维持身体状况,做好复查,随时调整自身的用药情况 。这是得了糖尿病怎么办问题应该注意的重要方面 。
3、系统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仅仅通过一次诊疗根本无法将其彻底治愈 。所以往往需要患者选择正规的医院,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 。
4、个体化治疗:每个糖尿病患者都有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对他们的治疗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个体化治疗 。
5、综合治疗:得了糖尿病怎么办?在积极到医院进行系统性、个体化治疗之外,还应该做好饮食的调整,积极运动,自我检测等综合治疗控制自身的疾病 。
糖尿病的饮食方法
1、多蔬菜、海鲜或鸡肉当主菜,血糖不飙高 。
营养师进一步说明,若是食用火锅,最好挑选蔬菜煮汤以减少热量,火锅料则多选用鱼、鸡、海鲜等脂肪少的肉类,要注意的是像是芋头、玉米和冬粉等都属于主食类食物,应酌量食用;另外,若是吃西餐,从汤类开始就应避免浓汤,面包也不要另外涂奶油,并选择以海鲜或鸡肉的主菜为佳,饮料类则可以代糖饮料或低脂奶取代 。
2、避免油炸或勾芡等菜式,有效控制血糖 。
像是一般中式自助餐,可尽量挑选蒸、煮、烤等烹煮方式取代炸物,其他如勾芡、糖醋的菜式都应避免食用 。食物的烹饪方式会影响到糖尿病人的血糖,蒸煮最好,食用油也要注意,若是在家里吃,建议把食用油换成植物油,最好是火麻油,火麻有清理血栓、调理血脂的作用,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 。

焦虑会引起糖尿病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