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容易引发糖尿病足


哪些因素容易引发糖尿病足

文章插图

哪些因素容易引发糖尿病足
1、哪些因素容易引发糖尿病足
1.1、血糖长期过高;
1.2、脚气的感染处理不当;
1.3、胼胝、鸡眼、皲裂处理不当;
1.4、修剪趾甲过短,损伤甲床继发感染的糖尿病足;
【哪些因素容易引发糖尿病足】1.5、皮肤瘙痒、蚊虫叮咬致感染;
1.6、冬季取暖会不慎烫伤、烧伤;
1.7、外伤性感染;
1.8、手术后感染;
1.9、足部干燥、干裂处理不当会致感染;导致糖尿病足的常见原因
1.10、不合适的鞋袜摩擦会致感染 。糖尿病性的溃疡也可以在其他部位出现 。
2、糖尿病足有什么症状
2.1、间歇性跛行:早期糖尿病足由于供血不足,至下肢乏力、麻木、劳累、疼痛,休息后可缓解;
2.2、感觉异常:手足麻木、刺痛、烧灼感、严重时感觉丧失;
2.3、足下垂颜色变化:足下垂时,微血管扩张,动脉血压低,血流缓慢,皮肤较薄呈紫红色,如将下肢抬高30~60秒,见足背面明显苍白;
2.4、骨骼、肌肉变化:肌肉萎缩,弓形足或爪状趾,骨质脱钙、骨质破坏 。
2.5、休息痛,夜间痛:下肢缺血加重时引起休息痛,心脏输出血量减少,夜间疼痛加剧;
2.6、皮肤表现:营养不良至皮肤干燥、无汗、变脆而无弹性、变薄、苍白;糖尿病患者不要忽视糖尿病足的并发症,糖尿病足病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因为很多人患有足病不及时的治疗而导致截肢,致使终身残疾,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好治疗工作,预防并发症 。
3、糖尿病足如何检查
重触觉 。用大头针(或缝衣针)钝的一端轻轻触碰脚部皮肤,看是否有感觉,如感觉差表示触觉减退 。
轻触觉 。棉花捻成尖端状,轻轻划过脚底皮肤,看自己是否可以感觉到,如果没有感觉则表示轻触觉消失或减退 。
用凉的金属体轻轻触碰脚部皮肤,检查脚部皮肤是否感觉到凉;用37℃至37.5℃的温水浸泡双脚,是否感觉到温热,如果没有感觉,表示双脚已有明显的温度感觉减退或缺失 。
动脉血管的检查 。该项是糖尿病足症状的重要依据,用手指轻触脚背靠近脚踝处皮肤,寻找有无足背动脉搏动及搏动的强弱,可与正常人足背部动脉搏动情况进行比较 。如摸不到或脉搏很细弱,表示足背动脉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常提示在足背动脉上端有大动脉血管狭窄或梗阻,糖尿病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
糖尿病足如何治疗
1、抗感染治疗
浅表感染应重视并积极处理,若为真菌感染,可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若为细菌感染,可用局部消毒剂 。深部感染在积极请创基础上,局部和全身同时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应联合应用 。
2、全面清创
对足部溃疡的治疗非常重要 。必须全面、彻底地清创,去除所有的坏死组织、异物、骨质碎片等 。对化脓组织和皮下气肿应切开引流 。
3、局部生长因子的使用
溃疡局部可使甩胰岛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促生长物质,以促进内皮细胞和肉芽组织生长,加快溃疡愈合 。
4、局部护理
包括患肢休息、避免负重;局部增厚的角质层需用磨石修整以避免溃疡在底部愈合前表面先愈合;局部避免使用油膏;足部韵穿戴需合适,避免受压;积雪甘等中草药局部运用也有一定疗效 。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1、坚持降血糖治疗,勿自行停药,定期复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
2、足部自我护理方法:每天用低于40℃的温水洗脚,不要浸泡过长时间,洗脚前用手试水温,若对温度不敏感,请家人代试;洗净后用毛巾轻轻擦干脚趾间,防止伤及足部皮肤;如果双脚皮肤干燥,可适量涂抹润肤膏(但不能涂在脚趾间) 。
3、选择合适的鞋袜 。鞋子应选择鞋底厚软的,不要穿尖头皮鞋,不要选择透气性差的塑料鞋;袜子应选择质地柔软的棉袜或毛线袜,忌穿尼龙袜;忌赤脚穿鞋,每次穿鞋前需要用手摸、用眼睛看检查鞋子里是否有异物,是否有磨脚的破损处 。
4、忌赤脚行走,防止硬物损伤皮肤;忌长时间步行,防止足部皮肤受摩擦而产生水泡;如果有水泡形成,切勿自行弄破水泡,应找医护人员处理 。
5、天气寒冷时,慎用热水袋和取暖器 。病友因为足部和下肢温度觉减退,而容易发生烫伤 。使用热水袋时切记用毛巾包裹,勿直接接触足部皮肤,建议最好不在足部使用取暖器 。
6、可选择在洗脚或洗澡后修剪趾甲,围绕趾甲平剪,勿伤及皮肉,再用锉刀磨平,视力不好的病友请家人代劳 。
7、如果足部有陷甲、鸡眼、胼胝、真菌感染、甲沟炎等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遇有足部外伤,切不可忽视,更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

哪些因素容易引发糖尿病足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