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便血的主要原因


小孩子便血的主要原因

文章插图

小孩子便血的主要原因
【小孩子便血的主要原因】
1、小孩子便血的原因
1.1、肠套叠
孩子阵发性哭闹(因腹痛)反复呕吐,腹胀,大便为果酱样,腹部可模到像香肠样的肿块,这肿块即是套叠的肠段 。
1.2、出血性小肠炎
有发热、腹痛、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并带有粘液血液,或像赤豆样 。
1.3、痢疾
包括细菌性痢和阿米巴痢疾 。往往有发热、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便中混有新鲜血液及粘液等症状 。
1.4、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但是小儿的溃疡与成人不一样,以前可能没有胃疼、反酸的病史,而突然排出柏油样的黑便,经X光检查可证实是溃疡病 。
1.5、肛裂
这些孩子平时有便秘的毛病,大便时叫痛 。因大便粗硬,排出肛门口时将肛门周围皱褶的皮肤极度扩张引起破裂而出血 。也见于直肠息肉,大便经过直肠时擦破息肉而出血 。这样的便血常在大便伯半段,排便时并不痛 。
2、小孩子便血如何分辨原因
2.1、根据小儿的年龄
新生儿便血大多由于咽下母亲产道或乳头破裂的血或患有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消化道畸形等 。婴儿和幼儿便便血多见于肠套叠、美克尔憩室、肠息肉、脱肛、肛裂等 。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便血要考虑食管静脉曲张、溃疡病、肠息肉、肛裂、过敏性紫癜等 。
2.2、便血量及颜色
少量便血且呈鲜红色,鲜血附在大便的表面,多是直肠、乙状结肠或降结肠疾病出血,如果解大便时小儿无哭吵要考虑直肠息肉,如果小儿哭吵厉害要考虑肛裂,也见于肠套叠等 。
2.3、便血与排便的关系
血在大便后滴下,与大便不相混杂多见于内痔、肛裂,也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等 。大便呈脓血样或血便带脓样黏液,应注意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慢性结肠炎等 。
3、小孩子便血做什么检查
3.1、粪便检查
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及阿米巴肠病,便常规检查均可呈脓血便,但溃疡性结肠炎粪便反复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而细菌性痢疾可培养出致病菌 。阿米巴肠病患者,新鲜粪便反复镜检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
3.2、血液检查
伤寒患者血培养可找到致病菌,白血病患者周围血检查可发现幼稚细胞,骨髓检查可确诊 。血小板减少症周围血及骨髓检查均可发现血小板异常减少 。
3.3、内镜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直肠、乙状结肠及整个结肠的病变,尤其是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对大肠病变有了更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操作过程中可以录像,病变部位可以刷片、活检、电切、止血等进行诊断和治疗 。
小孩子便血如何治疗
1、病因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多能治愈便血 。如新生儿出血症,一般仅用维生素K1治疗既有显着疗效 。肠道感染性疾病使用有效药物后便血常迅速消失 。全身感染性疾病所致便血,应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治疗 。
2、对症治疗
活动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使用镇静剂 。严密观察和记录患儿的神志、脉搏、血压和尿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血引起窒息 。
对出血量大者,应积极补充血容量,无条件立即输血者,可先输入右旋糖酐、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 。
根据出血性质不同选择止血剂,如安络血、酚磺乙胺、6-氨基已酸、对羧基苄胺等 。
3、外科治疗
直肠息肉大多可在结肠镜检下行息肉切除 。结肠和小肠多发性息肉,长期大量便血时,可剖腹探查,切除息肉较集中的肠段,以止血和防止恶变 。肠套叠如空气或钡灌肠不能复位或时间超过48小时应手术治疗 。回肠远端憩室和肠重复畸形伴出血可行局部肠切除 。
小孩子便血要注意什么
大便出血患者多注意饮食和营养:腹泻期要注意补充营养,又要适当减少饮食中的纤维素成份,像韭菜、芹菜、蒜苔等,要用少渣饮食,以减轻高纤维素成份可能给结肠粘膜带来的机械性损伤 。
大便出血患者少纤维、低脂肪食物有促进肠蠕动、刺激肠壁的作用,但不易消化,对肠道不利,故应限制 。多油及脂肪类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肠作用又可使腹泻加重,所以油炸、烹调、油煎及肥肉类和食用油应控制用量 。
大便出血患者注意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 。在日常饮食中应选用一些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鱼、蛋、豆制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嫩叶菜等 。最好食用菜汁,以减少纤维的摄入,因为慢性肠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差,应采用易消化的半流少渣饮食、少量多餐的方法,以增加营养,改善症状 。

小孩子便血的主要原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