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针灸治疗脾胃穴位


面部针灸治疗脾胃穴位

文章插图

面部针灸治疗脾胃穴位
1、面部针灸百会穴治疗脾胃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
主治:头痛,休克,癫痫,脱肛等 。针法:横刺,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进针0.5~1.0寸 。
2、针灸天突穴治疗脾胃
天突:胸骨切迹上缘正中上0.5寸凹陷处 。
主治:呃逆,呕吐,咳喘,暴喑 。针法:直刺0.5寸,或横刺,即先直刺0.3寸后改向下横刺 。
3、针灸巨阙穴治疗脾胃
巨阙:前正中线,鸠尾穴下1寸,相当脐上6寸处 。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 。针法:直刺1.0~1.5寸 。
4、针灸中脘穴治疗脾胃
中脘:前正中线,脐上4寸 。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 。针法:直刺1.0~1.5寸 。
5、针灸天枢穴治疗脾胃
天枢:脐旁开2寸 。
主治:呕吐,腹胀,下痢,便秘 。针法:直刺1.0~1.5寸 。
6、针灸气海穴治疗脾胃
气海:前正中线,脐下1.5寸 。
主治:腹痛,腹胀 。针法:直刺1~1.5寸 。
7、针灸膈俞穴治疗脾胃
膈俞:第7胸椎旁开1.5寸 。
主治:恶心呕吐,淋巴结核 。针法:直刺0.5~1寸(注:限于学龄儿童使用) 。
8、针灸脾俞穴治疗脾胃
脾俞:第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 。
主治:胃痛,胃下垂,呕吐,腹胀 。针法:直刺1~1.5寸(注:限于学龄儿童使用) 。
9、针灸足三里治疗脾胃
足三里是胃经合穴,所谓合穴是指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对于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尤其是胃经气血不和所致的胃痛、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消化不良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按摩、刺激足三里来进行治疗和调理 。
10、按摩三眼穴治疗脾胃
经常按摩三眼穴也可以调整气血、阴阳,从而实现调脾胃、抗衰老、防病于未然的目的 。三眼穴在我们双手的无名指上,只有准确找到穴位,按摩才能有效,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
取穴方法是: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在无名指靠近手掌的那一节上纵向画三条四等分手指的竖线,然后再横向画两条三等分这节手指的横线,这样就形成了六个交点 。三眼穴位于最左上角的交点处 。
治疗脾胃虚寒的偏方
方1、
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7克,白术5克,炮附子、苹果仁、炮干姜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姜3片,红枣2枚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
本方温中祛寒,适用于胃脘胀满疼痛 。
方2、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 。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
方3、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 。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 。1日1次,连服3--7天 。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
方4、
陈皮20克,葱白10茎,香附子15克,生姜6克,鸡肉 。将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备用,再将陈皮洗净,香附醋炒,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0毫升,把生姜切成粒,葱切成丝,再把鸡肉,药汁同放入铁锅闷煮 。以先武火烧沸,酌加料酒、味精、酱油炒拌即成 。吃时,以沸米酒50毫升,边饮酒,边吃鸡了 。须开怀食饮 。
本方适用于肝气郁滞之胃疼 。
吃什么对脾胃好
1、红糖姜肚煲
主材:猪肚一个,生姜四两,红糖二两(糖尿病患者不用) 。
制法: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道放入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 。
功效与主治: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症见脘腹冷痛,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等 。
2、肉桂砂仁炖牛腩
主材:鲜牛脯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 。
制法: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 。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 。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凉开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 。
功效与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适用于胃寒气滞,症见脘腹冷胀疼痛者 。
3、胡椒羊肉汤
主材: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 。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下锅爆香 。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 。
【面部针灸治疗脾胃穴位】功效与主治:温中助阳,散寒止痛 。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

面部针灸治疗脾胃穴位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