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术后的护理


截肢术后的护理

文章插图

截肢术后的护理
1、截肢术后的身体护理
1.1、做好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纪录,准备好各种抢救设施,便于及时救治 。
1.2、术后24~48h应抬高患肢,预防肿胀,下肢截肢者,应每3至4h俯卧20至30分钟,并将残肢以枕头支托,压迫向下;仰卧时,不可抬高患肢,以免造成膝关节的屈曲痉挛 。
1.3、床头备止血带,预防继发性大出血 。
1.4、及时建立输血,输液静脉通路,保证病人及时有效的治疗 。
1.5、保持截肢残端清洁、干燥、无压迫、预防残端压伤及感染 。
1.6、确保病人体位的正确摆放,预防残端挛缩 。
2、截肢术后的心理护理
2.1、术前做好患者对截肢不理解的思想工作,以取得配合,以免延误治疗 。术后要以同情关怀的态度安慰病人,使病人正视现实,树立起战胜伤残的信心 。
2.2、幻肢痛:属精神因素性疼痛,应引导病人注视残肢,接受截肢事实 。
3、截肢术后的运动饮食护理
3.1、指导病人及时进行残肢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增强残存肌力 。预防各种并发症 。
3.2、帮助患者扶拐行走,加强残肢功能锻炼,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做好安装义肢前的准备 。
3.3、残肢功能锻炼:一般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开始功能锻炼 。方法是:用弹性绷带每日反复包扎,均匀压迫残端,促进软组织收缩;残端按摩、拍打及蹬踩,增加残端的负重能力 。
3.4、做好饮食调护,增加营养,提高病人抵抗力 。
截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1、幻肢感和幻觉痛
专家介绍,几乎所有的截肢患者在术后都会感到被截除的肢体仍然存在 。这种感觉常使患者感到很困扰,会伴有针刺样感或麻木感,尤其是在配戴假肢以后 。有少数患者会感到严重的幻觉痛,夜间往往会更加明显 。这种疼痛除个别病例可通过切除神经瘤加以缓解外,大部分需要较为复杂的综合治疗 。
2、坏死
坏死也是截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伤口皮缘小范围的坏死经过保守疗法如换药等,可能会延迟愈合 。然而,如出现严重的坏死,则表明截肢平面的血供不足,需对皮缘进行重新切除或做更高平面的再截肢术 。
3、感染
感染是截肢术后最常发的并发症 。患有周围血管疾病,特别是糖尿病的患者在截肢术后常易并发伤口感染 。在其他情况下的截肢术出现术后的感染机会并不比选择性手术为多 。如脓肿形成,应给予引流,必要时拆除缝线 。引流的脓液应做细菌培养,以便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
4、神经瘤
专家表示,被切断的神经断端总会形成神经瘤 。神经瘤引起的疼痛常常是由于包绕它的瘢痕组织压迫和牵拉所致 。
截肢术后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1、残肢肌力训练
残肢肌力的训练对日后熟练控制假肢尤为重要,因此截肢术后应尽快增加肌力的训练 。增强残肢肌力的锻炼在术后一周就可逐步进行 。
【截肢术后的护理】训练方法:在石膏或弹性绷带固定下,取正确体位进行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 。伤口愈合后可逐渐加大训练量做肌肉抗阻训练 。
2、残肢关节活动训练
术后应尽早进行残肢关节的各方面运动,指导关节活动的原则是从被动活动到主动辅助活动再过渡到主动活动 。
训练方法:术后24小时在不引起不能耐受的疼痛情况下进行被动的范围尽量接近正常最大限度的关节各个轴向的运动,速度要慢动作要轻柔;患肢疼痛减轻后逐步过渡为主动辅助运动,最后由病人进行主动训练,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钟 。
3、站立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
下肢截肢术后患者还需进行站立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 。病人需在助行器的保护下在垫子上进行站立训练和站立平衡训练,可通过使病人传递物品或者前后两侧轻推病人以促使病人建立单足站立的平衡和稳定 。
4、假肢的装配及训练
上肢和下肢假肢的主要功能有很大不同,上肢主要以灵活性为主,下肢主要以负重为主,所以选用假肢应遵循以功能为主的原则 。

截肢术后的护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