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炎中医之所见


输卵管炎中医之所见

文章插图
导读:输卵管炎的形成,亦与湿、热、毒关系密切,多因经期产后、胞脉空虚之时,湿、热 。毒之邪乘虚而入,与败血搏结于胞络,凝滞于少腹或伤及冲、任、带脉、使其功能失调而形成 。……
本病的形成,亦与湿、热、毒关系密切,多因经期产后、胞脉空虚之时,湿、热 。毒之邪乘虚而入 , 与败血搏结于胞络,凝滞于少腹或伤及冲、任、带脉、使其功能失调而形成 。当邪气较盛、正气能与之抗争时,多表现为剧烈腹痛,伴高热、寒战;湿、热、毒之邪循经下注,可出现白带量多,色质异常;湿、热、毒蕴结于下焦,膀胱气化失常 , 可出现尿频、尿意甚至尿痛 。经过正邪的交争,若邪气益盛,正气愈表,则病势进一步恶化 , 当正气渐复、邪气渐衰,则病势渐缓,湿热毒之邪蕴给日久 , 瘀阻不化,阻遏阳气运行 , 下腹失于温煦,则可导致少腹冷痛、白带量多质稀、月经紊乱、甚至宫寒不孕等 。亦可因平素摄生不洁或感受寒湿之邪,表现为两侧少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等慢性过程 。
中医诊断
辨 证:
本病的辩证当以腹痛的性质、部位、带下的性状为依据 。一般来讲 , 腹痛剧烈,灼痛拒按,伴发热寒战,带下如脓血 , 有臭秽味,多为热毒炽盛;腹痛较重、拒按,发热恶寒,带下色黄,多为湿热壅阻;少腹冷痛、隐痛、得温则减 , 带下量多色白,多为寒湿凝滞或阳虚内寒 。本证尚须与其它内、外科疾病所致的腹痛相鉴别 。一般内外科疾病所引起的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且不伴有带下异常 。
1.热毒炽盛
主证:于经期或产后,突然两侧小腹剧烈疼痛,灼痛拒按、牵引腰骶,带下量多,脓血样有臭秽味 , 伴高效、寒战、食欲不振,或尿频、尿急、尿痛、大便秘结 。舌质红,舌苔黄燥 , 脉洪数或弦数 。
分析:经期产后胞脉正虚 , 湿、热、毒之邪乘虚侵入,与败血搏结于胞脉,阻于冲任伤及带脉,故见腹痛拒按、带下异常;正邪交争剧烈 , 则可见高热寒战;热毒蕴结于下焦,侧可见尿频、尿急、尿痛及大便秘结 。舌脉为热毒炽盛之象 。
2.湿热壅阻
主证:两侧少腹疼痛、拒按,腰骶坠痛,带下量多、色黄、有异味,伴发热恶寒,食欲不振 , 或尿频 , 便秘 。舌质红,苔黄而腻 , 脉弦数或濡数 。
分析:湿热蕴积于胞络冲任,阻碍气血运行 , 故见少腹疼痛拒按;湿热壅阻于下焦 , 伤及带脉,故见带下量多色黄、有异味;湿热内阻则食欲不振 。舌脉亦为湿热壅阻之象 。
3. 寒湿凝滞
主证:两侧少腹冷痛、隐痛、按之加重、遇冷痛甚、得温则减,腰骶坠痛,带下量多、色白质?。橛行魏洹⒃戮笃凇⒕虾谟锌椤⒉辉械?。舌质淡,舌苔薄白 , 脉沉弦或沉紧 。
分析:素食生冷或久坐湿地等,寒湿之邪侵及胞脉,客于冲任,阻碍气血及阳气运行 , 故见少腹冷痛、遇冷痛甚;寒湿阻于下焦,伤及任带,故见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寒湿客于胞脉,则见月经后期、不孕 。余证及舌脉为寒湿凝滞之象 。
4.阳虚内寒
主证:少腹绵绵而痛、喜按、得热则舒 , 腰酸如折,带下量多、质稀,小便频数、清长,大便溏薄 , 月经后期、量少、不孕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或沉细 。
【输卵管炎中医之所见】分析:肾阳不足,寒从内生或湿从寒化,阻碍阳气运行 , 胞脉失于温煦,故小腹绵绵而痛,得热则舒;肾阳不足,胞宫失煦,带脉失约 , 任脉不固,故见月经后期、不孕及带下异常 。余证及舌脉均为肾阳虚之象 。

输卵管炎中医之所见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