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慢性白血病


了解慢性白血病

文章插图
【了解慢性白血病】导读: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病程长,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有些病人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 。主要症状为乏力、消瘦、发热、脾肿大等 。……
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病程长 ,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有些病人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 。主要症状为乏力、消瘦、发热、脾肿大等 。
慢性白血病按细胞来源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LL) 。
CML来源于多能髓样干细胞 。瘤细胞的成分以幼粒细胞为主 。骨髓和脾内幼稚粒细胞明显增多 。与急性白血病不同,CML时髓样干细胞仍具有分化成熟的能力,周围血内可见大量成熟的粒细胞 。原始粒细胞的异常增生与分化,可能与干细胞对调节造血细胞生长分化的反馈信号反应不足有关 。
CML病人中约90%伴有一种染色体异常 , 称为Ph1染色体,已确定为CML的标记染色体 。Ph1染色体指22号染色体的长臂易位至9号染色体长臂 。Ph1染色体的存在与CML的发生发展有关 。典型的CML时Ph1阳性,多见于青壮年,化疗效果好 。Ph1阴性的CML多见于老人和小儿,预后不佳 。
CLL为小淋巴细胞恶变而来 。绝大多数CLL来源于B细胞,T细胞性CLL很少见 。恶变的B细胞无免疫功能 , 不能转化为浆细胞 , 病人常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病 。有时CLL与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不易区别 。
病理变化
1、周围血像 周围血白细胞显著增多,数量正常或减少者少见 。CML时白细胞增多尤为明显,多在10万~至80万/μ1之间,少数甚至可超过100万,其中大多数为较成熟的中、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早幼粒和原粒细胞很少(图11-7) 。嗜碱性和嗜酸性粒细胞也增多 。CML时中性粒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常缺如或降低 。这点有助于与类白血病反应相区别 。CLL血白细胞总数多在3万~10万/μ1之间 。血像单一,绝大多数为成熟的小淋巴细胞 , 只有少数幼淋巴细胞 。慢性白血病早期贫血较轻,血小板无明显减少 。CML时血小板常增多 。晚期有明显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
2、骨髓 CML时骨髓增生活跃,各期粒细胞均可见到 , 以中、晚幼粒和杆状粒细胞占优势,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早期可增生,血小板增多,晚期则被抑制 。CLL骨髓内淋巴细胞增多,可呈结节状或弥漫性浸润,主要为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原及幼淋巴细胞很少 。粒、红、巨核细胞系及血小板均减少 。
3、淋巴结 CLL时淋巴结明显肿大 。早期淋巴结可活动,晚期瘤细胞浸润包膜,肿大的淋巴结常相互融合,并与周围组织粘连 。切面灰白色鱼肉状 。镜下可见淋巴结内有大量瘤细胞浸润 , 严重者淋巴结构破坏消失 。CML时淋巴结轻至中度肿大,不如CLL明显 。
4、脾 脾多明显肿大 , CML最显著,可达4000~5000g 。肿大的脾占据腹腔大部,甚至可达盆腔 。红髓脾窦内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可压迫血管引起梗死 。CLL时,脾肿大不如CML时严重,一般不超过2500g 。肿大的脾包膜增厚,常有纤维性粘连,质较硬,切面暗红色,脾小体不明显,呈均质状 。镜下见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CLL时主要累及白髓 , 严重者白血病细胞弥漫浸润 , 脾小体和脾髓结构消失 。
5、肝 肝中度肿大,表面光滑 。镜下,各型白血病的浸润方式不同 。CLL时,瘤细胞多浸润于汇管区及其周围;CML时,瘤细胞多沿肝窦呈弥漫性浸润 。
此外,慢性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并常浸润胃肠、心、肾、皮肤等全身器官和组织 。白血病细胞浸润处可破坏相应的组织和器官而引起出血、感染等继发性变化 。
慢性白血病病变发展缓慢,病程较长 。开始约2~3年病情稳定,对化疗有效,有时稳定期可达10年以上 。以后治疗无效 , 病情加重 。CML最后常发生急性变,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高热,脾迅速肿大 , 贫血、血小板减少 , 出血症状加剧,骨及关节疼痛,骨髓和血中原粒和早幼粒细胞突然增加 。急性变发生后病情常急转直下,预后很差 。CLL发生急性变者极少 。CLL患者平均寿命比CML长 , 最后多因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低下并发感染而致死 。

了解慢性白血病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