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虫的药用价值_九香虫的副作用


九香虫的药用价值_九香虫的副作用

文章插图

九香虫的药用价值
九香虫出自《本草纲目》:九香虫,产于贵州永宁卫赤水河中 。大如小指头,状如水,身青黑色 。至冬伏于石下,至惊蛰后即飞出,不可用矣 。《中药大辞典》载:九香虫对于神经性胃病,精神忧郁而致的心口痛,脾肾阳虚的腰膝酸软乏力、阳萎、遗尿等症有显着疗效 。所以李时珍说它:咸温无毒,理气止痛,温中壮阳,“久服益人”,“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 。九香虫:是一种会飞的青黑色甲壳虫,指甲般大小,状如水龟 。春夏季节,爬在农作物的茎叶上吸食浆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种奇臭难状的气体,使人避而远之,因而落个“屁巴虫”或“打屁虫”的臭名 。屁巴虫含有九香虫油,一经炒熟之后,即是一种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药用美食,因此,它又赢得了“九香虫”的美称 。
药名:九香虫
功效分类:理气药;温里药 。
科属分类:蝽科
别名:黑兜虫、瓜黑蝽、屁板虫、屁巴虫 。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脾经 。
功能:行气止痛;温肾壮阳 。
主治:用于脾虚气滞,胸脘痞闷、疼痛;肾虚阳衰、腰膝酸痛、阳痿尿频等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0.6-1.2g 。
药材基源:为蝽科动物九香虫的全体 。
采收储藏:春、秋季捕捉,捕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
九香虫的副作用
【宜忌】凡阴虚内热者禁服 。阴虚阳亢者慎服 。
九香虫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医载】
1、《纲目》:"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 。
【九香虫的药用价值_九香虫的副作用】2、《本草新编》:"兴阳益精 。
3、《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神经性胃痛,腰膝酸痛,胸脘郁闷,因精神不快而发胸窝滞痛等症,配合其他强壮药同服有效 。
【选方】
1、利膈间滞气,助肝肾亏损;九香虫一两(半生半熟),车前于四钱(微炒),陈皮四钱,白术五钱,杜仲八钱(酥炙)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一钱五分,盐白汤或盐酒送下,空心服,临卧仍服一次 。(《摄生众妙方》乌龙丸) 。
2、治胸脘胁痛:九香虫三两,炙全蝎二两 。研末,蜜丸,每丸一钱重 。每次半丸,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药》) 。

九香虫的药用价值_九香虫的副作用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