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酸中毒病理机制


肾小管酸中毒病理机制

文章插图

肾小管酸中毒病理机制
1、肾小管酸中毒病理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HCO3-99%被重吸收,其中近端小管重吸收80%~90%,其余2%在髓襻,8%在远端小管重吸收 。而HCO3-重吸收和小管细胞分泌H+的功能密切相关 。在小管中H+-Na+交换,Na+被重吸收入细胞内与HCO3-结合成NaHCO3,再进入血液中,为身体保留了碱储备 。依赖Na+-K+-ATP酶泵的活性,近端小管重吸收肾小球滤液中大部分的钠,Cl-和水随Na+被动重吸收 。另外,近端小管主动重吸收全部K+、2/3钙和部分磷酸盐 。
PRTA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HCO3-不足,HCO-肾阈降低,正常人为25~26mmol/L,婴儿为22mmol/L,而PRTA时为18~20mmol/L.当患者血浆HCO3-浓度正常时,即有15%以上的HCO3-排至尿中(正常人仅为1%) 。
2、肾小管酸中毒的症状
Ⅰ型,Ⅱ型RTA都伴有慢性代谢性酸中毒,轻度容量缩减和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可引起肌肉无力,反射肾小管酸中毒显微观察减弱和瘫痪 。Ⅰ型RTA尿中枸橼酸盐排出减少,骨钙动员增加和高钙尿 。这些可引发骨质疏松,骨痛和尿中钙石形成或肾钙质沉着,肾实质损害和慢性肾衰均可发生 。Ⅳ型RTA常仅有轻度酸中毒而无临床症状,但如果高钾血症很严重可致心律失常或心肌麻痹 。治疗使用碳酸氢钠可缓解症状,预防或制止肾衰和骨病的发展 。
3、肾小管酸中毒的饮食
肾小管酸中毒患者在饮食中注意食用含钾、含钙及富含维生素蔬菜,具体含钾高食物主要是地下块茎,如土豆、地瓜、山药等,水果如橘子、香蕉,如果肾功能还正常,补钙也是很重要的,在纠酸方面就是碳酸氢钠、碳酸钙、及看看肾病饮食 。
肾小管性酸中毒如何护理好
肾小管酸中毒严重者需卧床休息 。并予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
病室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时通风换气,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同时应注意病人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
还应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各项化验检查 。出入量是反映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硷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应病人病情变化,而各项化验检查又为病情诊断提供良好的依据,所以应正确收集血尿等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
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酸硷失衡,电解质紊乱,免疫力低下,尿素可从唾液腺排出,及在皮肤上沉着,引起口臭、口腔溃疡、皮肤瘙痒,所以在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的同时,应作好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 。
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治疗
1、1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治疗
首先,补充碱剂以纠正酸中毒 。碱剂以复方枸橼酸合剂为宜,由枸橼酸140g,枸橼酸钠100g,加水至1000ml(又称Shohl混合液) 。剂量为20~30ml/次,3次/d 。此种混合液除能纠正酸中毒外,还有抗尿路结石形成的作用 。补充钾盐以纠正低钾血症 。如氯化钾片剂,氯化钾缓释胶囊,枸橼酸钾等 。
2、2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治疗
【肾小管酸中毒病理机制】因为患者丢失较多的碳酸氢钠,故以补充碳酸氢钠为宜,根据病情轻重选用不同剂量,一般8~12g/d,分次服 。补充重碳酸盐可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但尿中重碳酸盐排出也增多,增加尿钾的丢失,故应同时补钾 。在严重酸中毒时,则应限制钠的摄入,同时口服氢氯噻嗪以增加Cl-的排泄(减少Cl-的重吸收),减轻HCO3-从尿中丢失,剂量25~50mg,3次/d 。

肾小管酸中毒病理机制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