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文章插图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1、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
患者卧床,保持安静 。重症须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动脉血氧保护度维持在90%以上 。加强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 。意识障碍和消化道出血者宜禁食24~48小时,之后放置胃管 。
1.1、控制高血压: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应及时应用适当的降压药物以控制过高的血压 。
1.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脑出血后48小时水肿达到高峰,维持3~5日或更长时间后逐渐消退 。
1.3、止血药和凝血药:一般认为脑内动脉出血难以药物止血,出血部位发生再出血亦不常见,通常无须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
2、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可挽救重症患者生命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手术宜在发病后6~24小时内进行,预后直接与术前意识水平有关,昏迷患者通常手术效果不佳 。
3、中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中医治疗脑出血采用标本兼治,“或攻或补”,皆以调气为先 。根据“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血随气行之大法 。故采用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及随证加减的方法来治疗出血性中风 。脑出血病人在急性期多有意识障碍,属中风中脏腑范畴,中脏腑又分闭证与脱证 。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属实证,急宜祛邪开窍;脱症以阳虚欲脱为主,属虚证,急宜扶正固脱 。闭证又根据有无热证而分为阳闭与阴闭 。闭证与脱证均属危重病人 。“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辨证施治 。但有部分脑出血无意识障碍的轻病人或由意识障碍转为清醒的恢复期和后遗症的病人,属于中风中经络范畴 。其中以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者居多 。可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用于病情不尽相同,其治法各异 。
高血压脑出血的症状
1、壳核、基底节区出血
壳核、基底节区出血是最常见的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多损及内囊,病人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凝视病灶"状和"三偏"症状,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
2、脑桥出血
脑桥出血常突然起病,在数分钟内进入深度昏迷,病情危重 。脑桥出血往往先自一侧脑桥开始,迅即波及两侧,出现双侧肢体瘫痪 。大多数呈弛缓性,少数为痉挛性或呈去皮质强直,双侧病理反射阳性 。两侧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为其特征性体征 。部分病人可出现中枢性高热、不规则呼吸、呼吸困难,常在1~2天内死亡 。
3、小脑出血
轻型病人起病时神志清楚,常诉一侧后枕部剧烈头痛和眩晕,呕吐频繁,发音含糊,眼球震颤 。肢体常无瘫痪,但病变侧肢体出现共济失调 。当血肿逐渐增大破入第四脑室,可引起急性脑积水 。严重时出现枕骨大孔疝,病人突然昏迷,呼吸不规则甚至停止,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
1、脑心综合征:发病后1周内心电图检查,可发现S-T段延长或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以及Q-T间期延长等缺血性变化 。此外,也可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过速或心律不齐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改变 。
2、急性消化道出血:经尸解和胃镜检查,半数以上出血来自胃部,其次为食管,少数为十二指肠 。胃部病变呈现急性溃疡、多发性糜烂及黏膜或黏膜下点状出血 。损害多见于发病后1周之内,重者可于发病后数小时内就发生大量呕血,呈咖啡样液体 。为了解胃内情况,对昏迷病人应在发病后24~48h安置胃管,每天定时观察胃液酸碱度及有无潜血 。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3、中枢性呼吸形式异常:多见于昏迷病人 。呼吸呈快、浅、弱及不规则或潮式呼吸、中枢性过度换气和呼吸暂停 。应及时给氧气吸入,人工呼吸器进行辅助呼吸 。可适量给予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或尼可刹米等,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静滴 。为观察有无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行血气分析检查,若有异常,即应纠正 。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