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解读:小儿迟爬坐疑脑瘫


病例解读:小儿迟爬坐疑脑瘫

文章插图
导读:脑性瘫痪是指脑在发育过程中(受孕—产后1个月)受到损伤而造成的综合征 。脑瘫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常伴有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行为异常、及视听障碍 。小儿脑瘫的症状有:不能抬头、不能翻身、不能坐、不能爬、不能站、不能行走、足下垂、剪刀步、肢体僵硬、关节变形、瘫软无力、语言障碍、流涎、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 。……
病例1导读:咪咪出生时难产 , 发生窒息,小脸憋得青紫 , 医生抢救半天才哭出声 。因此,咪咪在出生后体质一直较弱,每次吃奶很少,常呛奶,胳膊腿也都软软的,就连哭声也像小猫似地没劲,咪咪到了10个多月了 , 既不会坐又不会爬 。这究竟是什么回事呢?
【病例1】
不懂哭的小孩
咪咪出生时难产,发生窒息,小脸憋得青紫,医生抢救半天才哭出声 。因此,咪咪在出生后体质一直较弱,每次吃奶很少 , 而且经常呛奶,胳膊腿也都软软的,就连哭声也像小猫似地没劲 。
动作发育晚
咪咪到了10个多月了,既不会坐又不会爬,翻身也是勉勉强强的 。爸爸妈妈却认为,咪咪体质弱 , 运动发育晚一些是正常的,他们并不觉得着急 。可咪咪到了1岁以后,妈咪勉强扶持她站立时,她只会用脚尖着地;把她竖着抱时,她也总是把两条小腿使劲交叉在一起 。而且,咪咪不会像同龄的孩子一样 , 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 。
为何她如此迟缓?
生咪咪难产,生产时窒息 , 当突然扶患儿腋下,使其足底着床时,可见患儿下肢内收、交叉 , 同时双上肢内收、内旋 。运动发育如抬头、独坐、爬、站、走显著落后于同年龄儿童 。另外有喂奶困难,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易呛奶 , 吐奶的临床表现,诊断咪咪患有脑性瘫痪 。
病例2导读:早产的旺旺出生不会哭放湿箱14天,严重哭闹50多天,后哭闹好转,家长也不认为有病,到7个月时天热让孩子站立发现,左侧脚后跟放不平,智力低下,说话不清,这到底什么问题?
【病例2】
不留意的哭闹
旺旺早产7个月,出生不会哭,放湿箱14天 , 严重哭闹50多天,后哭闹好转 , 家长也不认为有?。?个月时天热让孩子站立发现,左侧脚后跟放不平,没有引起注意,9个月时孩子还不会站 。
发育迟缓有原因
智力低下,说话不清,最多可以说1-3个字 , 流口水,有打头症状 , 不会走路 , 左侧肢体偏瘫,下肢脚后跟不着地,扶走时交叉移步,呈明显的剪刀步态 。胆小害怕,经常出虚汗,脉弦细无力,舌质淡白,苔薄白 。父母开始重视,到医院作核磁共振检查:侧脑室旁白质软法灶,胼底体体后部及底部脑萎缩,诊断为脑性瘫痪 。
【医生解析】
1、什么是小儿脑瘫?
脑性瘫痪是指脑在发育过程中(受孕—产后1个月)受到损伤而造成的综合征 。脑瘫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常伴有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行为异常、及视听障碍 。小儿脑瘫的症状有:不能抬头、不能翻身、不能坐、不能爬、不能站、不能行走、足下垂、剪刀步、肢体僵 硬、关节变形、瘫软无力、语言障碍、流涎、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 。
2、中医认识
脑瘫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因胎气怯弱,先天禀赋不足,多导致小儿肝肾 , 精血不足,脾气亏,肌肉僵硬或松软无力,而产生五迟、五软、五硬的病症 , 脑瘫属于中医疑难病症 。治疗原则应以补益先天肾气,填精益髓为主,兼顾培育后天脾胃之气,调理饮食并去邪 。
3、该怎么治?
(1) 西药:多数医院采用脑活素,神经生长因子等营养脑细胞的药物 , 配合高压氧,对新生儿,婴幼儿有一定疗效 。
(2) 手术疗法:国内有多家医院开展手术治疗小儿脑瘫 。一般认为手术只能解决部分肌肉痉挛,而不能重建功能,有不少病人手术后产生肌肉无力,抬腿更加困难,特别是手足徐动型病人术后往往加重 。
(3) 中医药:中药对脑瘫病人有一定效果,针灸、按摩治疗有效果,要长期坚持 , 配合功能训练更好 。
4、感觉统合如何到位?
感觉统合就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 , 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 。这些活动是对儿童能力的挑战,要求他们对感觉输入作出适应的反应即成功的有组织的反应 。在指导活动目标的过程中,重点放在自动的感觉过程上 , 而非指儿童如何作反应 。在一个学习活动中,涉及的感觉系统越多、效果越好 。
感觉统合训练过程几乎总是让儿童感到愉快 , 对儿童来说,治疗就是玩,但训练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因为训练中有老师或训练人员的指导 , 儿童不可能在没有指导的游戏中取得效果 。设计一个游戏气氛不只是为了愉快,而是让儿童更愿意参与,让他们在训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为儿童获得一个肯定的成长经验而设计这样一个训练 。
5、家庭语言训练很关键
家庭是脑瘫患儿学习的自然教育环境,父母与患儿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亦是最早的启蒙教师 。家教使全家人有更多机会参与训练过程,不仅可以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而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 尤其在关键性的学前阶段 , 若能及早给予各种基本训练,往往达到事倍功倍的效果 。家教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正确姿势: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可以开始语言训练 。训练中要保持患儿头的正中位置 , 控制肩和上臂,在面对患儿眼睛的高度来与其交谈 。如果从过高位置对着患儿讲话,会使其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
(2)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和患儿讲话得不到回答而丧失信心 。不管患儿懂或不懂,家庭成员都要利用各种机会去跟患儿说话 。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寓教于乐,以引起患儿训练的兴趣 。
(3)鼓励患儿发声:当患儿发声时 , 要立刻与其对话和答应 。即使还说不成句,也应点头示意,反复教他,启发他说出想要表达的话语 。要多表扬或夸奖,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让患儿树立学说话的信心 。利用患儿的各种要求和欲望,鼓励其发声的积极性 。
【病例解读:小儿迟爬坐疑脑瘫】(4)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教育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收获,才能使语言障碍的脑瘫患儿获得良好的语言基础 。

病例解读:小儿迟爬坐疑脑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