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心理疾病及其种类


2 心理疾病及其种类

文章插图
(五)严重的心理疾病--精神病精神病是指人的整个心理机能的瓦解,心理活动各方面的协调一致遭到严重的损害 , 而且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严重失调 。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 。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是患者基本个性的改变,并出现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分裂 。躁狂抑郁症是以原发性情感情绪障碍为临床表现,躁狂发作期言语明显增多,联想加快,观念飘忽,注意不集中,情绪极端高涨,精力非常充沛,自我评价过高 , 行为轻率;抑郁发作期言语明显减少,感知迟钝,联想困难,思维迟缓,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
既然心理疾病的危害这么严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
(一)要相信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一样是可以冶好的 。
(二)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
(三)对心理疾病患者,不要歧视,应伸出友谊的手,善意地接近他们 , 关心他们、体贴他们、同情他们,尽力帮助他们治好心理疾玻(四)每个人都有可能罹致心理疾玻""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通常有以下几项基本标准:一是要有正常的认识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外界事物,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二是要有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三是要有正常的行为反应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的耐挫折的能力;四是要有正常的交往能力,能与周围人们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五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能实事求是的进行自行评价,保持适度的自尊与自信 。这些标准的实现,有赖于多种心理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使心理保持健康状态的重要基础,而健康的心理状态又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条件 。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然而,由于我们的教育目标中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许多学生在心理素质的发展上处于较低水平 。据1995年7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辽宁省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课题组织运用自己研制的“小学生心理素质评定量表”测量了24378小学生后,发现不及格的人数比例达到29.97%,26项心理因素中得分最低的有6项,依次为竞争精神、自尊心、表达能力、自信心、适应能力、自立精神 。而这些恰恰都是未来社会对人才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此外 , 值得我们特别重视的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由于学生负担过重,学业失败体验过多 , 师长期望过高,外部评价过低 , 人际关系紧张,异性交往与性心理问题等原因,导致许多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与障碍 。1985年南京对34所中学的4698名学生进行调查 , 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为15.7%;1989年杭州对2961名大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的比例为16.79%;最近在1016名中小学中调查发现有厌学情绪的平均比例为38.6%,时常自卑的人数为66.52%,有6.39%的人有厌世倾向 。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尽快扭转 , 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无法适应未来国际竞争的要求,恐怕连在当今社会争取生存与发展的权力都会遇到困难 。
那么,怎样才能彻底扭转这种状况,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尽快在教育目标中补上心理健康的内容,通过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全面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
【2 心理疾病及其种类】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广泛开展各种心理疾病的防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根本目标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可以认为是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基本条件,而其根本目标则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完全一致 。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应当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反过来,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对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体现 。所以,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 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来抓 。

2 心理疾病及其种类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