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与遗传因素无必然关系


心血管疾病与遗传因素无必然关系

文章插图
导读: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与遗传无关,而是由后天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 。专家指出 , 高血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等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而这些恰恰与不良生活习惯直接相关 。……
冠心病和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因素
在目前3000多种因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中,就包括心血管病 。研究表明 , 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其父母死于这类疾病的几率比一般人高4倍 。单卵双胞胎者父母如有此类疾病,则双胞胎们发生心血管病的几率要比一般人高6倍 。
临床就曾发现有这一遗传的一对单卵双生子成年后不久在同一年龄死于心血管病症 。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中的冠心病就具有家族遗传性 。若家族中有人患上冠心?。?其下一代就容易患上冠心病 。
【心血管疾病与遗传因素无必然关系】调查表明 , 父母均患冠心病的子女比父母无冠心病的子女,发病率高4倍;双亲中若1人患冠心病,其子女冠心病发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 。再以心肌梗死为例,双亲中有70岁前发生心肌梗死者,子女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增高 。父母发生心肌梗死的年龄越早,下一代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越大 。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高血压也有明显的遗传因素,表现为具有先天遗传素质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就容易发生高血压 。
据国外调查结果,父母血压均正常,则其子女高血压发病率仅为3.1%;如父母亲中有一人患有高血压病 , 则其子女高血压患病率为28.3%;如父母皆有高血压,则其子女高血压发病率可高达45.5% 。且国外有研究指出,人类的心血管病与人种的遗传基因有一定关系 。
父母60岁前患心脏病 子女需提高警惕
最近的一项国际性研究发现,如果父母中年出现过心肌梗塞发作,子女在年轻时也会出现心血管疾病的迹象 。
专家认为:如果父母一方在60岁之前患过心肌梗塞 , 那就需要对一些可能对心脏构成危险的行为给予关注,如运动、抽烟或饮食 。在19岁时,父母有心脏病史的儿童血管内膜比正常儿童厚11% 。在另一项实验中,用一条测血压布袖袋紧裹住胳膊约4.5分钟,然后松开 。对于正常人,动脉增大才能向前臂和手部输送更多的血液,但对于父母有心脏病史的儿童动态增大的程度则有所不同,他们比对照组动态扩张程度低50%左右 。
虽然实验结果还不能证明动脉硬化可能有遗传的因素 。但研究人员说:“任何人如果父母在60岁前患过心脏病,如果提高饮食中的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或酒精的摄入,如果不锻炼,如果抽烟,都会使他们更易患心脏病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的忠告是吃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另外最好别抽烟,坚持锻炼,控制血压以及注意其它可能导致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
“猝死”也有遗传倾向
病例:一家三口都经常昏厥
今年56岁,南京人 。今年过年的时候 , 家里的亲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 陶某心情十分高兴,就多喝了两杯酒,谁知突然就晕倒在宴席上,吓坏了他的亲戚们,几分钟之后陶某又苏醒了过来,并和平时完全一样 。他安慰亲戚说:“别担心,我以前也经常眼前发黑,昏厥 。”
陶某有一个双胞胎哥哥 , 从小身体就不好,不能进行剧烈活动,经常出现晕厥、眼前发黑的症状,在30多岁时就猝死 。巧合的是,陶某的儿子近日也出现昏厥的现象 。近日 , 陶某双腿浮肿,已经无法行走 。到江苏省中医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发现陶某的心脏出现问题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对陶某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查出某个基因有问题,说明有相关基因缺陷,该院病理科赖仁胜主任分析 , 该病人属较典型的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这类病人查基因一般都有几个位点突变 , 大多数病人(60%-70%)就有可能猝死,而该病人只有一个位点突变,不太严重 。
怎样看待心血管病的遗传因素
有的人因父母有冠心病或心肌梗塞,担心自己以及子女也会得这种病,甚至自称他们是“冠心病家族” 。
一家几辈都有人得冠心病的情况确实有 。这个家族中的年轻人对此病警惕性特别高 , 也是很自然的 。但如把它理解为“命中注定”、“在劫难逃”,那就没有什么积极意义了 。因为,这种担忧焦虑的心态本身不但不利于预防冠心病 , 甚至可说是心理上的一种危险因素 。
遗传因素到底占多大分量,可以通过对冠心病的一些危险因素来分析 。
肥胖和高脂血症,除一部分有家族性外,大多数为饮食过量,饮食结构不合理及缺乏体力活动所致 。糖尿病本身有家族因素,但如注意节食,避免过胖 , 也能使发病可能性减低;已有糖尿病者,只要进行合理治疗,它对心血管的危害性也可明显减轻 。高血压也有些家族因素,但又与性格急躁、容易紧张、激动以及膳食中摄入盐偏高等有关 。至于吸烟、酗酒等,更明摆着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问题 。
由此可见,冠心病和通常所称的遗传性疾病有很明显的区别 。某一个家庭内病人较多,往往是由于一家人长期共同生活,有相同或近似的生活习惯 , 甚至在为人处世的性格上也差不多 。比如,吃的咸,喜油腻,不爱活动,工作顶真,性格执著,不善于在情绪上自我放松,等等 。这些都主要是“后天”的 。虽说“秉性难移”,但如果深刻认识到它们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 却完全可以逐渐改变,从而使冠心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事实上,这就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所公认为最省事、最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 。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血管专家指出: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是由后天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因此也是可防可控的 。
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 , 全世界范围每死亡3人,就有1人缘于心血管疾病;且80%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自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正随着肥胖症患者和吸烟人数的增加而上升 。
“研究表明 , 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与遗传无关,而是由后天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 。”专家指出,高血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等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 而这些恰恰与不良生活习惯直接相关 。
心血管专家呼吁大家应当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关注和重视,合理饮食、戒烟、坚持运动,使每个人都有一颗健康的心脏 。

心血管疾病与遗传因素无必然关系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