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瘤早期易误诊运动损伤


肉瘤早期易误诊运动损伤

文章插图
导读:由于肉瘤早期症状不明显 , 很多青少年患者常被误诊为运动损伤 。发病早期患者四肢会出现不规则隐痛和不适 , 但是细心观察会发现与运动并无前后时间关系,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 , 而且夜间痛明显 。其实以肉瘤为典型代表的恶性肿瘤多半具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夜痛’,骨肉瘤尤其突出 。……
肉瘤作为一种危险、高发、易被忽视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已跃居儿童肿瘤的前三位 。将关节肿块当成运动拉伤、将夜晚疼痛当成生长痛、自贴中药膏活血化淤……种种误区导致过半患者就诊已是中晚期 。首诊首治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保留肢体功能 , 治疗的最佳时机为第一次手术 。


肉瘤发病率跃居儿童肿瘤前三位“肉瘤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恶性肿瘤 , 它无处不在,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肢体的深部,如皮下、骨膜及长骨两端 。骨肉瘤以青年人多见,好发于四肢,发展迅速,病程短;常见的还有平滑肌瘤、淋巴肉瘤、滑膜肉瘤等 。所有的肉瘤都可能在早期就发生血行转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沈靖南教授介绍 。
而更可怕在于,肉瘤发病率占儿童肿瘤的15%~20%,肉瘤中的骨肉瘤更是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发病人群 。王晋介绍,肉瘤在世界各地均已排到儿童肿瘤发病率第二或第三位 。“拿肉瘤中很常见的骨肉瘤为例,多发生在10~20岁的孩子们身上,研究认为可能与这个阶段人体骨骼生长快速,容易引起细胞突变有关 。”王晋介绍
肉瘤之所以危险还因为早期临床症状往往被人们忽视,导致过半病人到了中晚期才首次就诊 。由于肉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误诊为损伤或关节炎等,尤其是对于多发群体儿童和青少年而言,很多时候归结为近期运动伤害甚至是生长期自然疼痛 , 自己涂抹跌打药膏了事,直到肿块飞速发展且疼痛剧烈才就医,而此时或已进入中晚期 。临床统计认为:40%~50%患者确诊时肿瘤已经很大,手术切除困难或已发生转移 , 面临因术后局部复发被迫截肢或发生远处转移危及生命的双重威胁 。
发病早期患者四肢会出现不规则隐痛和不适,但是细心观察会发现与运动并无前后时间关系,起初为间断性疼痛 , 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而且夜间痛明显 。其实以肉瘤为典型代表的恶性肿瘤多半具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夜痛’,骨肉瘤尤其突出 。在早期,80%的病人能摸到肿块,50%病人会有“夜痛”产生,而到了晚期,基本所有患者都会有“夜痛” 。
除此之外,专家还对肿瘤性质为恶性的滑膜肉瘤的早期自我诊断进行了特别提醒:“它表现为在足踝部可以缓慢生长的小肿块,肿块位置非常固定但界限不清楚,按下去有压痛感产生,到了病程后期还会发生静脉怒张和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等现象 , 手摸上去感觉得到异常热 。”该肉瘤以上特有表征应成为引起患者警惕疾病的信号 。
外贴药膏可加速肉瘤生长由于在长肿块、疼痛的发病早期,很多患者误认为是扭伤、跌打伤,导致就诊患者有60%曾自行贴过中药药膏治疗 , 中药可产生物理作用,通过活血化淤等功效,供养肿瘤生长、促进其快速转移 。
肉瘤恶性程度很高 , 本身生长速度非常快,从早期过渡到中期只需要两个月时间,然后半年就可能进入晚期并发展成肺部转移 。专家提醒,千万不可误用中药促进肿瘤发展 。
专家介绍,临床上,如果青少年膝关节附近有疼痛或出现肿块 , 可根据体征及X光片、CT表现,大多可以确诊 , 必要时可进行穿刺活检 。沈靖南介绍 , 肉瘤发现越早治愈率越高,规范化综合治疗是肉瘤治愈的关键 。目前对于肉瘤治疗临床采用以手术为主、结合放化疗的综合个体化治疗方案,新辅助化疗可以通过药物杀伤体内肿瘤细胞 , 使保肢重建手术成功率大增 。肉瘤目前的安全保肢率达到90%以上,5年生存率约为70%左右 。
肉瘤患者应忌油煎、肥腻食物肉瘤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期间饮食也应根据病情进行适当调整,以清淡易吸收为主 。
以下为部分有益和有害食物:
宜吃食物:如灵芝、菇菌、海带、紫菜、淡菜、海蛤、裙带菜、杏仁、桃仁 。骨痛应多吃龟板、鳖肉、穿山甲、牡蛎、蟹、虾、核桃 。同时伴随脾脏肿大宜吃甲鱼、泥鳅、海鳗、毛蚶、海带、裙带菜 。肉瘤患者如贫血宜吃猪肝、香菇、芝麻、蜂乳、黄鱼、花生、海参、鲩鱼、鲍鱼 。
【肉瘤早期易误诊运动损伤】忌吃食物: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忌霉变、腌制、油煎、肥腻食物 。忌羊肉、鹅肉、猪头肉等发物 。

肉瘤早期易误诊运动损伤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