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侧惊厥后出现持续偏瘫


偏侧惊厥后出现持续偏瘫

文章插图
导读:偏侧惊厥后出现持续偏瘫患儿出生时正常 。首次热性惊厥常在4岁前发生 , 多数为一般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引起的发热 。HHE的临床表现包括三个成分,即偏侧惊厥、偏瘫及癫痫发作 。……
偏侧惊厥后出现持续偏瘫称为偏侧惊厥-偏瘫综合征(hemiconvulsion-hemiplegia syndrome,HH),惊厥常伴有发热 。如以后发生癫痫,则称为偏侧惊厥一偏瘫一癫痫综合征(hemiconvulsion-hemiplegia-epilepsy syndrome,HHE) 。HHE由Gastaut等于1957年首次报道,但这一现象在临床早已被认识 。
【发病率】本症发病率尚不清 。据认为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 。根据Chauvel等对Et内瓦地区1967~1978年的流行病学调查,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已从每万人7.77下降到1.64 。但在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可能仍然较高 。
【病因学】本病的病因分为症状性和特发性两类 。
1.症状性HHE 病因常为急性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炎、脑膜炎、硬膜下血肿或血管损伤等,常伴有原发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有些病例病因不明确 。也有认为静脉血栓是HHE常见的病因,主要由头面部感染(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引起 , 常伴热性惊厥 。
2.特发性HHE 热性惊厥由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为一般感染)所致,临床除偏瘫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发现 。后期的癫痫发作常与海马硬化有关,但海马硬化与早期热性惊厥的因果关系仍有争论 。
【临床表现】患儿出生时正常 。首次热性惊厥常在4岁前发生,多数为一般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引起的发热 。HHE的临床表现包括三个成分,即偏侧惊厥、偏瘫及癫痫发作 。
1.偏侧惊厥 以偏侧阵挛性发作(hemiclonic seizure)为主,表现为头、眼向一侧强迫性偏转 , 一侧肢体节律性抽动 , 如不治疗可持续数小时,并可累及对侧 。发作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损伤 , 长时间发作时可有严重的自主神经症状(紫绀、呼吸障碍等) 。发作期EEG为双侧节律性慢波,发作对侧半球的波幅更高 , 该侧半球并可有10Hz的募集性节律,后头部突出 。也可出现假节律性棘慢波和周期性的电压衰减1~2秒 。EEG和EMG 同步记录显示肌肉抽动与棘波并不完全一致 。发作终止后有短暂的电抑制,继而患侧半球出现弥漫性高波幅δ波,而健侧半球则逐渐恢复背景活动 。如通过静脉注射安定类药物终止发作,则EEG显示明显的不对称,健侧半球有大量药物引起的快波节律,病变半球则以慢波活动为主 。
2.偏瘫 偏侧惊厥终止后出现惊厥一侧的运动障碍,程度不等,可为持续而严重的偏瘫,也可为逐渐减轻的轻偏瘫 , 主要与惊厥的持续时间和原发病有关 。近年来由于及时通过静脉或直肠给予安定类药物迅速终止发作 , 偏瘫可能仅持续数小时后就完全恢复,即为Tbdd ,  。麻痹 。偏瘫期对侧半球EEG常有慢波活动 。如临床表现至此不再发展,即为HH综合征 。
3.癫痫发作 HH后可有数月至数年的无发作期(1个月至9年不等) 。以后出现反复的癫痫发作,以颞叶起源的局部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为主,也可伴有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 。MRI可发现海马硬化 。症状性HHE影像学可有与原发病有关的一侧脑萎缩、脑穿通性囊肿等异常 。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婴幼儿期反复或长时间以偏侧阵挛为主的热性惊厥,伴发作后持续偏瘫,可作出HH综合征的诊断 。如以后出现无热惊厥,特别是内侧颞叶癫痫,则可诊断为HHE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病因 。
本症应与小儿交替性偏瘫鉴别 。后者一般无发热及惊厥,偏瘫多为反复交替性发作,发作期EEG无痫样放电 , 抗癫痫治疗无效,可资鉴别 。
【治疗和预后】本症治疗的关键是及时控制持续的热性惊厥发作,特别是偏侧阵挛性发作,应作为急诊处理,尽快给予止抽 , 可通过静脉或直肠给予安定制剂,或直肠灌注水合氯醛 。及时降温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也很重要 。如已出现肌综合征,可对热性惊厥进行预防性治疗,但有人认为这并不能防止以后出现癫痫发作 。对癫痫应进行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 。有明确的海马硬化或其他致痫病灶,且药物治疗不能控制发作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
【偏侧惊厥后出现持续偏瘫】症状性HH和HHE综合征的预后取决于病因 。对特发性病例,由于近年来强调对热性惊厥及时有效的控制,发展为HHE的病例比以前有明显减少 。

偏侧惊厥后出现持续偏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