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表现


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表现

文章插图

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表现
1、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肝性脑病
肝衰竭时代谢发生紊乱,如血中增多的游离脂肪酸、硫醇、酚、胆酸、芳香族氨基酸等均可能影响中枢神经;低血糖、酸碱失衡等也可影响脑 。此外还可能有缺氧或DIC等因素损及脑 。肝性脑病的轻重可分四度:Ⅰ度为情绪改变 。Ⅱ度为瞌睡和行动不自主 。Ⅲ度为嗜睡、但尚可唤醒 。Ⅳ度为昏迷不醒、反射逐渐消失,常伴有呼吸、循环等方面的改变 。
黄疸为血胆红素增高的表现 。
肝臭:呼气常有特殊的甜酸气味(似烂水果味) 。
出血:可出现皮肤出血斑点、注射部位出血或胃肠出血等 。
并发其他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常见的是肾功能降低,尿量减少,甚至急性肾衰竭 。血压降低 。呼吸加快加深,起初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到后期可并发ARDS 。各种感染加重或发生 。
2、急性肝衰竭的病因
病毒
从全球来看,有超过50%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报告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甲肝和戊肝感染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当然,急性肝功能衰竭也可能发生于乙肝感染后,这在一些亚洲和地中海国家较为常见 。
药物诱导的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在美国导致急性肝衰竭病例中约占50% 。这种伤害可能是剂量依赖性和可预测的 。对乙酰氨基酚所引起的肝毒性,是美国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 。
特殊药物诱导的肝损伤比较少见,即使对于暴露在潜在肝毒性药物中的患者也是如此 。只有少数药物诱导性肝损伤患者进展为肝性脑病和急性肝功能衰竭 。其他因素,如老龄、血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增加、凝血疾病等则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
其他原因
在原发性心脏危重患者、循环系统或呼吸系统衰竭的患者中,可能发生急性缺血性肝细胞损伤或缺氧性肝炎 。其他原因还可能有肿瘤浸润、急性Budd-Chiari综合征、中暑、摄食蘑菇、以及代谢性疾病如威尔森氏症等 。
3、肝衰竭有什么并发症
肝性脑病:肝衰竭时由于肝脏功能的全面障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失调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最终可导致死亡 。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由于患者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及利尿剂的使用,可出现低钠、低钾、高钾血症以及酸碱失调等 。
肾功能不全: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内毒素等作用,可造成功能性肾功能不全,如不及时有效纠正,可进而导致器质性肾功能不全,最终肾衰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严重院内感染:由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黏膜屏障作用降低及侵袭性操作较多等,住院期间可合并各种院内感染,加重病情,包括各种真菌和细菌等 。
凝血供能障碍所致各种出血:如鼻出血、粘膜瘀斑甚至内出血等 。
血糖代谢异常:由于食欲差及肝脏对葡萄糖的代谢障碍,可出现严重低血糖 。
肝衰竭的类型
1、急性肝衰竭
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按Ⅳ度分类法划分)并有以下表现者:
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
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 。
出血倾向明显,PTA≤40%,且排除其他原因 。
肝脏进行性缩小 。
2、亚急性肝衰竭
起病较急,15d~26周出现以下表现者:
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
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日上升≥17.1μmol/L 。
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TA≤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主要临床表现 。
4、慢性肝衰竭
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 。诊断要点为:
有腹水或其他门静脉高压表现 。
可有肝性脑病 。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 。
有凝血功能障碍,PTA≤40% 。
如何预防肝衰竭
对于存在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做到每年定期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复制状态,发现肝功能异常,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慢性肝炎患者一旦出现黄疸就要及时住院,警惕肝衰竭;
已经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不可擅自停用药物,一旦停药会造成病毒大量复制,引起的免疫反应会出现急性肝衰竭 。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等,了解是否出现病毒变异,一旦出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停药的标准要按照指南精神执行;
对于酗酒者,戒酒是必须的,还要坚持戒酒;
【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表现】药物使用应慎重,常见的药物性肝衰竭中中药不可忽视,摒除“中药无害”的想法 。

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表现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