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调休而不是直接放假 好好的假期为什么总要调休

导读:放假安排一出来,我们高兴的同时也感叹,为什么又有调休,为什么不能直接放假呢?好好的给我们这么多天假不好吗?想知道为什么要调休而不是直接放假,好好的假期为什么总要调休,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
为什么要调休而不是直接放假
全年的带薪假日总数是法定的,11天的总量不能变,这个数字是经过科学论证和法定程序落实的,不可随意更改 。
另外 , 在现实生活中 , 有不少人认为长假虽好,但调休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一旦增加法定假日,不进行调休,那手上的工作就会越来越多 , 这会影响到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假期后的压力会很大 , 是很难找到完美的休假方式来平衡各种需求 。
好好的假期为什么总要调休
要想知道为什么要调休,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节假日的发展历史:
1、1949-1960:单休时代
网友们对调休最大的意见,就是占用了双休日,但其实我国在实行双休之前,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单休时代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全国的法定假期每年只有4个,一共也才7天——元旦1天、春节3天、“五一”1天、“十一”2天 。
同时,一天工作8小时,一周要工作48小时,也就是“上六休一”,只有周日可以休息 。
但就这一天也歇不踏实 , 那个时候买东西还要“票”,定点购买,但平时大家下班了 , 门市部也关门了,只有周日能不吃闭门羹 。所以很多人都得在周日这一天,采购一周或更长时间的物资,由于人太多,甚至天不亮就得去排队 。
当时流传的一句话是“战斗的星期天 , 疲劳的星期一” 。
可以说,那个年代,大家根本就没有假期 , 甚至一度连春节都不放假 。
2、1960-1979:全年无休
20世纪60年代末 , 全国刮起了农田建设的“风潮”,春节都要用来搞建设,那时过年的口号都是“过一个革命化、战斗化的春节” 。
别说什么放鞭炮、拜祖宗 , 吃顿饺子就算过年了 。
直到1979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为什么春节不放假》的读者来信,问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各省才陆续恢复了春节放假 。
尽管如此,当时的中国依旧是世界上民众平均时间休息最少的国家,几乎9成以上的国民从未有过旅游计划,哪怕是到县城闲逛的人都极少 , 精神生活非常贫瘠 。
3、1979-1995:试行双休
从1995年开始,我国算是进入双休时代,这还多亏了一个叫胡平的人 。
胡平是原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因工作原因经常需要到国外出差,他发现,联合国周五下午从来不开会 。
因为欧美等很多国家实行的是5天或4天半的工作制度,工作时间虽然减少了,工作效率反而非常高,而且旅游、教育等产业发展得也非常好 。
他回国后便向领导汇报,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于是,1986年,胡平带领着研究中心开始研究我国是否有条件实行五天工作制 。直到1990年,研究和事实都证明可行,也使得我国跟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 。
因此,到了1994年2月3日,国务院颁布《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开始实行“大小礼拜轮休制(单双休)”,也就是我们现在也很熟悉的大小周 , 作为双休之前的过渡 。
也许是民众反馈比较好,以至于第二年 , 国家就宣布从“五一”开始推行五天工作制 。
所以,中国人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周末是1995年的5月6日至7日 。
看完我国的节假日发展历史后
有了对比大家是不是心里平衡了许多
那么调休又是从哪来的呢?
小编继续为你讲解
1999年 , 为了促进消费和旅游,国务院再次修改节假日制度,春节、国庆节、劳动节开始跟前后的双休拼在一起,出现了90后的童年回忆——“7天乐” 。
就在这个时候“调休”也随之出现了 。
但现在再回想那时候 , 不记得调休的痛苦,只记得放假的快乐 。
尤其是在当时 , 一年依然只有4个假日 。因此,和一口气歇七天的快乐相比,调休也就不算什么了 。
但也正因为假期太集中 , 全国人民都在这几个节点出行旅游 。这么一来,旅游业首先顶不住了,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 。
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 2008年国家开始推行“小长假” 。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多个小长假+2个大长假”的休假体系 。
自从2008年小长假开始推行 , 已经过去了14年,如今不管是生活节奏还是工作节奏,都跟以前大不相同,虽然我国发展成果有目共睹 , 但不同行业、区域间的发展步伐并不一致,同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可以说高度发达的经济,才是人们实现长时间休假的前提保障 。小编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调休制度一定会退出历史舞台,希望我们都能看到这一天的到来 。
【为什么要调休而不是直接放假 好好的假期为什么总要调休】

为什么要调休而不是直接放假 好好的假期为什么总要调休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