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出血的症状


小儿脑出血的症状

文章插图

【小儿脑出血的症状】
小儿脑出血的症状
1、小儿脑出血的症状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非外伤性原因所致的颅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大量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而继发性者是由于脑出血后,血流穿破脑组织而蔓延至脑室及蛛网膜下腔所致 。因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异常所致者以6岁以上年长儿较多见,且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的趋势 。
2、小儿脑出血的症状之硬膜下出血
婴幼儿多见 。通常分为小脑幕上和小脑幕下两种类型,前者最常见,多因大脑表面的细小桥静脉撕裂出血所致;后者多由于小脑幕撕裂所致 。硬膜下出血所形成的血肿大多发生于大脑顶部,多数为双侧 。位于大脑半球凸面的硬膜下出血,若出血量很小,可无明显症状;若出血量较大,则可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惊厥发作或偏瘫、斜视等局灶体征,甚至继发脑疝导致死亡 。
3、小儿脑出血的症状之NICH
主要包括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硬膜下出血、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实质出血四种类型,小脑及丘脑、基底核等部位也可发生出血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主要发生于胎龄较小的未成熟儿,源于室管膜下的生发层毛细血管破裂所致,多于生后24~48小时内发病,多数起病急骤,进行性恶化,生后不久即出现深昏迷、去脑强直与惊厥,多于数小时内死亡;但少数开始时症状亦可不典型,可有意识障碍、限局性“微小型”惊厥、眼球运动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起伏,时轻时重,多能存活,但易并发脑积水 。新生儿硬膜下出血临床表现与前面所谈到的硬膜下出血相类似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与出血量有关,轻微出血时可无任何症状与体征,仅有血性脑脊液;出血较多时,常于生后2~3天出现嗜睡、惊厥,可致出血后脑积水;大量出血较罕见,病情严重,生后不久即死亡 。
小儿脑出血的病因
1、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是儿童时期ICH的常见原因之一,可分为先天性、感染性与外伤性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包括血管瘤和动静脉瘘 。感染性脑动静脉畸形如颅内细菌性或真菌性动脉瘤,系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感染栓子所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也可导致小儿颅内动脉瘤的发生 。外伤性脑动静脉畸形较少见 。其他类型的脑血管畸形有毛细血管扩张、海绵状血管瘤、软脑膜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畸形、脑底异常血管网等 。
2、血液病
血液病是小儿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血友病患儿中2.2%~7.4%发生ICH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中发生ICH者占10% 。其他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凝血障碍等血液病,以及抗凝疗法的并发症 。
3、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NICH)主要发病因素为产伤及缺氧,前者正逐渐减少,后者有增加趋势 。其中在<34孕周、出生体重<1500g的未成熟儿高达40%~50% 。
小儿脑出血的检查
1、硬膜下穿刺检查
适用于幕上硬膜下出血的诊断,对新生儿和前囟门尚未闭合的婴幼儿在前囟的侧角进行硬膜下穿刺即可确诊,在正常情况下,针头进入硬膜下腔,无液体流出或只能流出几滴澄清的液体,若有硬膜下血肿则可流出含有大量蛋白质的,红色或黄色或水样液体,为明确硬膜下血肿是否为双侧性,对前囟门的两侧均应穿刺,对新生儿穿刺后流出0.5ml以上的液体即有诊断意义 。
2、病因学检查
应结合病史与临床表现进行相应检查,如血象,凝血功能,骨髓穿刺等,以鉴别出血原因 。
3、颅脑CT
是确诊ICH的首选检查,可精确判断出血部位,范围,并可估计出血量及查见出血后的脑积水,惟脑干的少量出血可出现假阴性 。

小儿脑出血的症状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