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疾病


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疾病

文章插图

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疾病
1、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疾病
脑膜炎球菌感染在临床上有三种表现,即脑膜炎、急性脑膜炎球菌性菌血症及慢性脑膜炎球菌性菌血症,此三种皆有典型的皮肤表现,且常为诊断的重要指征 。
1.1、脑膜炎及急性脑膜炎球菌性菌血症 初起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及上呼吸道症状,进而谵妄和昏迷 。急性脑膜炎者出现颈项强直、抬颈试验及抬腿试验阳性等脑膜刺激症状,并可有脾脏肿大及皮疹 。其皮损常为多形性,但主要是瘀点,且常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在发生瘀点之前,可见有一过性细小的红斑 。其瘀点很小,呈污秽色,形状不规则,中心可稍隆起,可有灰白色小水疱或脓疱 。从此种皮损的中心取其血清涂片检查,可发现Gram阴性双球菌 。
1.2、慢性脑膜炎球菌性菌血症 起病缓慢,常经过几周或几个月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其特点为周期性发热,发热期中,可伴有肌肉酸痛、关节痛、轻度头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以及各种不同的皮疹 。皮疹常好发于疼痛的关节或压迫的部位,体温持续数日即可下降,其皮疹亦常随体温的下降而逐渐消退 。
2、脑膜炎球菌致病因素
2.1、发病原因
引起本病的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阴性 。主要寄居在鼻咽部 。通常由患者或带菌者的飞沫传染 。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流行季节成人也可发病 。冬春两季为好发季节 。
2.2、发病机制
脑膜炎双球菌侵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皮肤表现以瘀斑为主 。病理表现为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有炎症、坏死和血栓形成,同时有血管周围出血,并有皮肤、皮下、黏膜及浆膜等局灶性出血 。
3、脑膜炎球菌的症状
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为荚膜、菌毛、内毒素 。脑膜炎球菌通常寄居于正常人鼻咽腔,在约有5~10%的健康人鼻咽部带有本菌,流行期高达20~70%,但带菌者90%并不病,少数引起鼻咽炎,严重者造成菌血症,仅1~2%的人,经血流或淋巴到达脊髓膜引起化脓性脊髓膜炎 。带菌者和病人是传染源 。脑膜炎球菌经飞沫传染,也可通过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潜伏期约1~4天 。本病的发生和机体免疫力有密切的关系,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侵入鼻咽腔细菌大量繁殖而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病人出现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皮肤上有出血性皮疹,皮疹内可查到本菌 。严重者侵犯脑脊髓膜,发生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顽强直等脑膜刺激症 。甚至由于两侧肾上腺出血,发生肾上腺功能衰竭,中毒性休克 。
脑膜炎球菌血症怎么治疗
1、治疗
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 。可采用青霉素或氯霉素,头孢曲松或头孢呋辛 。此外,尚需注意酸碱平衡及预防电解质紊乱 。
【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疾病】
2、预后
暴发型败血症常于短期(12h)内出现遍及全身的广泛瘀点、瘀斑,并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或继以坏死 。慢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发热消退后皮疹亦退去 。
白菜是我们日常最常见的一种蔬菜,它不但美味营养价值高,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性,例如脑膜炎球菌血症患者,多吃白菜绝对有想不到的疗效 。
脑膜炎球菌如何预防
1、行为预防
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都均有传染性,但两者的传染方式与普通感冒和流感并不相同 。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都可以通过呼吸系统分泌的飞沫进行传播,传播途径包括接吻,打喷嚏或对某人咳嗽等亲密接触,但是无法通过呼吸脑膜炎患者所呼出的空气进行传播 。
2、药物预防
根据脑膜炎的成因,人们可以通过注射疫苗达到长期预防的效果,或通过服用抗生素得到短期预防的疗效 。
3、菌苗预防
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 。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为94.9%,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增加14.1倍 。国内尚有用多糖菌苗作“应急”预防者,若1~2月份的流脑发病率大于10/10万,或发病率高于上一年同时期时,即可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 。
4、公共场合注意预防
做好宣传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如商店、影剧院、公园等游玩;如非去不可,应戴上口罩 。
5、保持个人卫生
脑膜炎病菌对日光、干燥、寒冷、湿热及消毒剂耐受力很差,所以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的清洁,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

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疾病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