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熬膏方法


中药熬膏方法

文章插图

中药熬膏方法
1、中药熬膏先浸泡煎煮
饮片以专用容器加水适量,充分浸透2小时 。将药物和匀后,放入有盖的容器内,容器以砂锅最佳,也可用铜锅或搪瓷锅、铝锅,但不可用铁锅,以免引起化学反应 。然后在其中加入适量的冷水浸泡,一般以水高出药面15厘米为度,浸泡时间约2小时左右,这样,药物中的有效成份容易煎出来 。
浸透饮片入紫铜药锅煮沸2小时取出药汁,再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药液,药渣压出药汁并入上述药液,置容器放置沉淀6小时 。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 。

2、中药熬膏要浓缩收膏
取药液经80目药筛滤过后置紫铜药锅中,加入另煎细料药液,加热至沸,撇去浮沫 。将煎出的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同时不断用筷子或竹扁搅动药液,防止焦化,逐渐形成稠膏状,趁热用筷子或竹扁取浓缩的药液滴于干燥皮纸上,以滴膏周围不见水迹为度 。此谓清膏 。至于人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物,则不宜与他药同煎,以免造成浪费,应该用小火另煎浓汁,于收膏时将药汁冲入,或将人参、冬虫夏草研成细粉,于收膏时调入膏中亦可,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药效 。
在浓缩药液中加入胶类、黄酒和糖类细料,不断搅拌至胶块完全烊化,再经60目药筛滤过,倒入紫铜药锅继续加热搅拌至药汁滴下呈线或柱,再加入贵重细料,充分搅拌成膏滋 。
加糖取规定的蔗糖、冰糖或蜂蜜置于另一锅中干炒至全溶,色转黄,开始发泡至冒青白烟即可 。或取糖适量,按糖水比2:l的比例(如糖5千克加水2.5 升),加热煮沸30分钟左右,加入0.1%酒石酸适量,搅拌均匀,微沸2 小时即可 。加酒石酸的目的是促进蔗糖转化成葡萄糖和果糖 。此法较炒糖操作容易掌握,安全,糖又不易焦化,劳动强度也较小 。加蜜用的是炼蜜 。

3、中药熬膏最后分装凉膏
膏滋乘热快速倒入事先清洗、消毒过的专用容器(瓦罐一料一罐,玻璃瓶一料4-6瓶)内,或进入自动分装机内分装(每袋20g,一料约60袋) 。装有刚刚熬制好膏滋药的紫铜药锅非常烫手,但俞药师表示分装膏滋药的动作一定要快,否则粘稠的膏滋药容易凝结在一起 。
膏方的收藏也是重要的一环,如收藏不妥,极易变霉变质,影响药效 。一般存放膏方的容器以瓷罐为宜,切不可用金属的锅、罐存放,以免引起化学反应 。一料膏方通常可服用4—8周,所以放置的环境以阴凉干燥为好,如避阳之处或冰箱内,因膏方中糖份含量高,且其中还含有动物蛋白,温度一高容易变质发霉 。
中药膏方的分类
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将膏方分为清膏和蜜膏,中药煎煮浓缩后直接收膏者为清膏,收膏时加入蜂蜜称为蜜膏(又称“膏滋”),后者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有慢性病者;
根据膏方中是否含有动物胶或胎盘、鹿鞭等动物药,可将其分为素膏和荤膏,素膏由中草药组成,不易发霉,四季均可服用;荤膏中则含有动物胶(药),多属温补之剂,且不易久存,一般冬季服用 。
中药膏的正确使用方法
1、药膏的服用方法
药膏一般在冬至前一周至立春前服用 。用少量开水烊化,早晨空腹服用,1周后改为2次/天,早晨与晚上睡前1h空腹服用 。根据病证需要也可用温热黄酒冲服 。成人每次服1汤匙,约30g,少年减半;儿童、婴儿禁服 。
2、药膏的服用禁忌
感冒、发热、伤食期间暂停服,急性病或慢性病活动期可暂缓服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新近患病之人,须先祛邪外出,然后以药膏缓图治本,否则闭门留寇,不利于疾病治疗 。
3、药膏的保存方法
【中药熬膏方法】药膏服用的时间比较长,要求放入冰箱,防止霉变;配备专用调羹:舀之前不用水冲洗,防止沾到膏方里霉变 。

中药熬膏方法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