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降糖药后的反应


吃降糖药后的反应

文章插图
一、吃降糖药后的反应
临床常用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格列奈类)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和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等 。所有降糖药物都可能发生副作用,并因药物类别和具体药品不同而异 。总体而言,降糖药益处大于风险 , 但仍有一定比例应用降糖药的患者出现副作用,包括低血糖、体重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水肿等不良反应 。
1、低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降糖药物的应用 。磺脲类、格列奈类促泌剂、胰岛素可以增加低血糖风险;而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药物单用一般不发生低血糖 。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老年、病程长、饮食不规律等 。
2、体重增加
多项研究显示,体重增加是胰岛素、促胰岛素分泌剂和TZD类药物治疗的常见副作用 。引起体重增加的机制包括药物的胰岛素同化作用(促进脂肪、蛋白质和糖原合成,引起饥饿感和热量摄入增多),以及体液潴留 。
3、胃肠道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所致消化道反应较常见,发生率为5%~20%;α糖苷酶抑制剂亦可导致胃肠胀气和肠鸣音亢进等不良反应 , 但在ACE研究中 , α糖苷酶抑制剂组基本没有因为胃肠道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者 。
4、心血管安全性
既往研究显示,罗格列酮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MI)风险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 。大型研究的部分亚组分析显示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目前,正在进行一项以中国为主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研究(ACE),旨在判断阿卡波糖是否能够降低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心血管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 。
5、肝功能损害
TZD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刺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增加胰岛素对周围组织器官的敏感性 , 改善胰岛素抵抗 。早期上市的曲格列酮可引起严重肝损害 。可能机制包括肝细胞对TZD的超敏反应和代谢异常等途径 。而对于现在临床上使用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未发现肝损害不良反应 。
6、膀胱癌
2011年11月8日,SFDA提醒医务人员关注吡格列酮可能引起膀胱癌风险 。
7、乳酸酸中毒
乳酸酸中毒是双胍类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于使用非常广泛的二甲双胍,乳酸性酸中毒发生率很低,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 患者死亡率高达50% 。
二、服用降糖药物应避免的错误
1、盲目担心药物的副作用
有人认为,服药时间一长,就会损伤肝肾功能 。实际上,降糖药剂量只要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 , 都是安全的 。副作用仅见于个别患者,且副作用在停药后即消失,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其实,高血糖未得到控制与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相比 , 前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2、觉得价格高的药就是好药 。不存在哪种药更好的问题,科学的说法是哪一种降糖药更适合 。对甲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也有效,甚至可能有害 。
【吃降糖药后的反应】
3、不定期复诊
有的患者不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不注意观察影响自己血糖、尿糖变化的因素 , 不总结自己的服药规律,而是人云亦云 , 跟风吃药 。这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较一些发达国家的患者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的主要原因 。
4、对口服降糖药的特点不了解
如一些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因此不能急于换药 。并且 , 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剂量 。未用到最大有效剂量,不要早下结论 。
三、各类降糖药合适的服用时间
不同种类的口服降糖药因为作用机理的不同,最佳服用时间也有所不同 。
磺脲类在治疗初期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降低血糖,所以 , 磺脲类药物都要餐前半小时服用 。长期治疗后,虽然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能力下降,但降糖作用仍很明显 , 这是磺脲类药物胰腺外作用的结果 。
二甲双胍类降糖药因为可以引起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应在餐时服用 , 它不是促进胰岛素分泌起作用,所以不会影响它的降糖作用 。
α—糖苷酶抑制剂作为一类新的降糖药,不同于磺脲类和双胍类,它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刷状缘的α—糖苷酶,减慢糖的分解、吸收 , 降低餐后血糖 。因此 , α—糖苷酶抑制剂应在餐前数分钟或与第一口食物一起服用 。

吃降糖药后的反应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