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肝炎诊断标准


急慢性肝炎诊断标准

文章插图

急慢性肝炎诊断标准
1、急性肝炎诊断标准
有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史;近期出现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体征有肝大并有压痛和叩痛,轻度脾大;化验ALT升高 。血清胆红素>17.1mmol/L,即诊断为急性黄疽型肝炎,少于17.1mmol/L则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
2、慢性肝炎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同临床表现所述,病程超过半年未愈 。
3、急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
既往无同型病原的肝炎病史;起病14日那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昏迷II度以上而能排除其它原因;有肝浊音界缩小和皮肤、黏膜和穿刺部位出血点和淤斑等体征和出血倾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黄疸迅速加深,胆红素每日上升17.1mmol/L以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降至40%以下 。
4、亚急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317.1mmol/L,同时PTA低于40%,并排除其它原因者 。
5、慢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
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包括慢性乙、丙型肝炎病毒携带半年以上;无临床肝病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和/或慢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出现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
6、怎样诊断肝炎
腹部B超:病毒性肝炎的声像图往往呈弥漫性肝病表现,但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各种代谢性疾病所致的肝病等也可呈弥漫性改变,在声像图上很难鉴别,因此,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
常规检测ALT及AST,这两种酶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均可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
弥漫性肝病声像图表现:急性期特点为肝脏肿大,肝实质回声偏低,光点稀疏,部分患者可出现胆系改变,出现胆囊壁增厚,黏膜水肿呈低回声 。迁延性者呈肝脏增大,肝回声增强,不均,光点粗大,可伴脾脏增大或/和门静脉内径增宽 。

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胎源性传播
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已经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此环节的传播几率 。
2、经血液传播
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 。
3、医源性传播
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乙肝传播途径之一;血液透析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 。
4、性接触传播
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重要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具体引人而异 。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 。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吻 。
【急慢性肝炎诊断标准】
肝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肝炎症状明显期特别是有黄疽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症状和黄疸明显消退方可起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或延长活动时间,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 。公道饮食,以流食为主,少量多餐,保证水分的供赐与利于利尿排黄,应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黄疸严重者留意维生素K的补充 。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和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这是肝炎的治疗方法 。
2、药物治疗:早期急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应用干扰素,皮下注射或肌注 。恶心、厌油、呕吐者应给予葡萄糖加维生素C维生素B,这也是肝炎的治疗方法 。
3、急性肝炎患者应避免劳累,在急性肝炎时期,休息是治疗的基本措施 。调理饮食,急性肝炎患者需补充适量蛋白,以利病变的肝细胞修复与再生 。禁酒,急性肝炎时期,肝损伤明显,饮酒可促使其转为重型肝炎 。严防感染,感染会加重病情及引起肝损害、内毒素血症、微循环障碍等 。科学治疗,急性肝炎患者应及时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避免出现病情迁延不愈、用药不当等状况,这也是肝炎的治疗方法之一 。

急慢性肝炎诊断标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