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李白的塞下曲是什么意思

原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赏析:
【请问李白的塞下曲是什么意思】首句:言“五月天山雪” , 已经扣紧题目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 。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 。但是 , 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 , 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 。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 。
第二句: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 。《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 。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 , 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 。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 。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 。”又说:“一气直下 , 不就羁缚 。”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 , 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 , 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 , 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 。
第三句:“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 , 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 。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 。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 , 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 。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 。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 , 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 。“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 。“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 。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
尾联第四句:“愿将腰下剑 , 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

请问李白的塞下曲是什么意思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