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现象怎么打胰岛素

【黎明现象怎么打胰岛素】

黎明现象怎么打胰岛素

文章插图

黎明现象怎么打胰岛素
1、如果血糖值低于3.9毫摩尔/升,那就属于“苏木杰反应”,如血糖一直平稳,黎明后出现血糖升高,血糖值在6.0毫摩尔/升左右,则为黎明现象 。若为前者,应减少晚餐前或睡前胰岛素剂量;若为后者,则适当加大胰岛素剂量,且要使其作用维持到黎明前后 。
2、因为“黎明现象”导致的空腹血糖升高可以通过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用量来解决 。原来,有“黎明现象”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在白天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睡前加用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可收到良好的疗效,使清晨空腹血糖高的现象得到控制 。但要注意的是,注射前需要加食睡前小吃,如半杯牛奶和两片饼干等,以避免注射胰岛素后的低血糖发生 。一旦清晨空腹血糖得到满意控制,白天餐后血糖也易于控制 。
黎明现象的基本内容
黎明现象通俗的讲就是指糖尿病病人在黎明时分出现的高血糖症 。这类病人,白天血糖控制的还算满意,只是每天早晨血糖很高 。
黎明现象即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一段短时间出现高血糖,其机制可能为皮质醇等对抗胰岛素激素的分泌增多所致 。血糖升高开始于凌晨3时左右,持续至上午8-9时 。
“黎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午夜过后体内生长激素增多(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是有时间节律的),生长激素是促血糖升高激素,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升高,需要较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正常人的胰岛B细胞自动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所以血糖保持正常值 。而糖尿病人的胰岛B细胞功能缺损,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凌晨血糖显着升高,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中亦可出现“黎明现象” 。
黎明现象机理
1、INS拮抗激素水平升高及INS抵抗增加
有人测定DMDP患者黎明时的血清生长激素(GH)、皮质醇、胰高糖素及儿茶酚胺等水平高于无DP的糖尿病(DM)患者,且用药物抑制上述拮抗激素的分泌可控制DMDP 。大多数研究表明DMDP患者清晨血清GH水平升高为DP的主要原因,有人发现健康老年人GH分泌明显减少,其基础分泌仅为青年人的30%,且无明显DP发生 。
2、机体对INS的廓清和需要量增加
有人对INS完全缺乏的IDDM并DP患者夜间持续输注葡萄糖(GS)和INS,发现维持其稳定的夜间血清INS水平于黎明时所需的INS输注速率加大,即机体对血清INS的廓清率增加 。也有人用GS钳夹试验对DMDP患者夜间持续输注GS和INS,结果发现维持其夜间稳定的血糖水平于黎明时分所需要的INS量增加,可能与黎明时患者的INS拮抗激素分泌增加和机体对INS的廓清率增大有关 。
3、其它
如患者的精神状态、黎明时的觉醒及睡眠深度等均可影响黎明时的血糖水平;另有很多研究证明正常人也存在DP,提示DM患者的DP仅为正常生理过程的扩大并明朗化,且为DM患者对血糖的代偿调节功能不全的表现 。
黎明现象发生人群
黎明现象(DMDP)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亦可见于健康人群 。应该注意DMDP与其它原因的清晨高血糖相鉴别,如降糖剂或夜间胰岛素(INS)不足所致夜间基础血糖升高延续至清晨的清晨高血糖、降糖剂过量所致的夜间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现象)等 。
诊断除了解患者有无乏力、心悸、饥饿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睡前尿糖及降糖剂的使用方法外,夜间每1~2小时监测一次静脉或毛细血管血糖,或用持续血糖监测仪监测夜间血糖,根据夜间血糖绘制夜间血糖曲线而作出正确诊断 。目前多采用微型试纸血糖仪监测夜间手指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微高,相关性良好 。

黎明现象怎么打胰岛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