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分几类


降糖药分几类

文章插图
降糖药分几类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高发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
糖尿病可谓是终身疾病,患者需长期服用降糖药 。那么降糖药分几类?目前降糖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口服降糖药
根据作用效果可以分为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和促胰岛素分泌剂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及α -糖苷酶抑制剂 。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格列奈类及DDP-4抑制剂 。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特点如下:
1.1、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 。磺脲类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 。
【降糖药分几类】1.2、格列奈类
格列奈类药物为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格列奈类药物可引发低血糖,但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
1.3、双胍类
双胍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糖,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 。
1.4、噻唑烷二酮类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
1.5、α-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为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并通过对餐后糖负荷的改善而改善空腹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
2、胰岛素
胰岛素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其分类和命名方式较为复杂,易导致概念混淆,使用不当 。具体可参见下表(引自《200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
3、GLP—1受体激动剂
是新一代降糖药物,需皮下注射 。
使用降糖药要注意的问题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虽然服用降糖药,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其原因多种多样 。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中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不要频繁更换药物一些磺脲类降糖药在体内有随时间延长药物作用逐渐增强的过程 。一些患者不了解这一点,往往服用几天或十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即急于换药 。事实上,有些降糖药服至半个月甚至1个月时才达到最大的降糖效用 。
其次,同类药物不要联合使用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量,未用到这个最大有效剂量,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 。较合理的服药方法为:根据血糖逐渐调整服降糖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剂量,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要及时联合应用其他药物,但不要同时应用两种同类药物 。患者调整用药时要咨询医生,不要自作主张 。目前主张当一种降糖药物用到中等剂量尚不能良好控制高血糖时,就要开始联合两种甚至三种口服降糖药 。如果用了两种口服降糖药仍不能控制高血糖,可联合胰岛素治疗 。
再者,降糖药不是越贵越好药物的价格与其疗效并不成正比,不应以价格高低评价降糖效果 。我们不应该说哪种药好,而应该看哪种降糖药更适合 。因为对甲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也有效,有时对乙不但无效,甚至有害 。
最后,糖友最好按体重年龄选降糖药 。对于重度肥胖者,应先降低体重,再根据血糖选用降糖药 。糖尿病降糖治疗是长期的甚至终身的,患者不应自行停药或者减少用药量 。如有特殊情况,要征求医生的意见 。

降糖药分几类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