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中药祛湿健脾


什么中药祛湿健脾

文章插图

什么中药祛湿健脾
1、健脾祛湿的中药有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 。砂仁昧辛,性温,归脾、胃、肾经 。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该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要药 。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 。该品善能温中暖胃以达止呕止泻之功,但重在温脾 。
2、健脾祛湿的中药有白术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而白术专走脾,胃经,其性温,味甘,苦,生白术可燥湿,利水,炒白术偏心较弱,适用于补脾益气 。对脾胃功能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大便不成形,四肢乏力等症有显着功效;此外白术还有显着的利尿作用,善治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水肿,妊娠水肿等症 。
3、健脾祛湿的中药有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 。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 。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 。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
4、健脾祛湿的中药有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生用清热利湿,麸炒健脾止泻,性寒不伤胃,补脾不滋腻,渗湿不峻利,药力缓和,适宜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及脾虚泄泻等症用 。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哪些
平胃丸
平胃丸是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另取大枣、生姜煎汁,以汁泛丸,干燥所得的黄褐色的水丸 。其气微香,味淡 。具有燥湿健脾,宽胸消胀的功效 。
成份:苍术(炒)、厚朴(制)、陈皮、炙甘草,大枣、生姜
适应症:燥湿健脾,宽胸消胀 。用于脾胃湿盛,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嗳气 。
参苓白术丸
此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 。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明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
【什么中药祛湿健脾】
健脾祛湿吃什么好
淮山扁豆煲鸡脚
功效:健脾祛湿、舒筋活络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实15克,苡仁15克,鲜鸡脚200克(约10只),生姜丝少许 。
做法:先将鸡脚去衣清洗,切掉脚趾甲 。将淮山、扁豆、芡实、薏苡仁、鸡脚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内,加水2500ml(约10碗水),武火煲滚后文火煮2小时 。煮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
适应症:汤中鸡脚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舒筋强骨的作用,而且鸡脚含较多的胶原蛋白,食用能令皮肤光滑而有弹性;淮山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功效;扁豆具有健脾化胃的作用;芡实功效健脾除湿,固肾益精;薏苡仁有健脾利水渗湿的作用 。故本汤适宜脾虚有湿症见体倦乏力、便溏者食用 。
注意事项:建议不要用冰冻鸡脚,否则会影响汤的鲜味 。
赤小豆粉葛煲鲮鱼
功效:清热下火、祛湿润燥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陈皮少许,鲮鱼50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陈皮洗净;粉葛削皮洗净,切块 。鲮鱼去鳞及内脏,洗净,慢火煎至微黄 。把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放适量食盐调味便可 。
适应症:赤小豆有清热解毒、利水除湿之功;粉葛能除脾胃虚火、生津止渴;鲮鱼有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湿作用 。故此汤尤其适用于湿热内蕴症见长热毒痈疮、舌红苔黄腻之人饮用 。

什么中药祛湿健脾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