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的症状与治疗


小儿疳积的症状与治疗

文章插图

小儿疳积的症状与治疗
1、小儿疳积有什么症状
1.1、厌食
宝宝变得不爱吃饭,但不拒绝饮料,看到平时喜欢的饭菜都不愿意吃,让妈妈很着急 。这是宝宝的饮食不规律不健康,从而引起的消化不良,厌食积食的情况 。
1.2、面色黄萎
如果宝宝脸色看上去不是很好,不红润,头发偏黄又很干燥,没有光泽,精神状态不好,老揉肚子,这是就要考虑孩子是否患了疳积 。
1.3、晚上睡觉易哭闹
如何判断宝宝患了疳积,还需看宝宝的睡眠情况 。如果宝宝晚上睡觉睡得不踏实,老是容易惊醒哭闹,还有磨牙的习惯,头部和身体背部爱出汗的情况,没错,就是疳积了 。
1.4、身高体重发育迟缓
妈妈们经常会给宝宝测量身高,体重,看看是否达到了标准 。如果宝宝看上去身形消瘦,各方面发育指标相比上个月没有增长的话,妈妈们就要重视了,这有可能是“疳积”在作坏 。
2、小儿疳积怎么治疗
2.1、中医药治疗
治疗应用消乳消食,导滞和中之法 。方药可用砂仁3g,神曲10g,生麦芽10g,陈皮6g,莱菔子6g,白术6g,茯苓6g等药物治疗 。中成药可用化食丸、消乳丸等 。
2.2、推拿治疗法
治疗原则乳食积滞者,治宜消积导滞,健脾和胃;气血两亏者,治宜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常用穴位脾经、板门、四缝(四横纹),内八卦、腹、脐、足三里、脊柱等穴 。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摩法、捏法、掐法、按揉法等 。
2.3、针灸治疗法
治疗疳症以健运脾胃为主 。常用穴:四缝穴(奇穴)针刺、疳积穴(位于督脉经腰俞穴下0.5寸处)挂线 。
操作方法: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黏液 。疳积穴挂线:备用九号绣花针一根,针孔引上红丝线一根(作标记),操作时,先用75%酒精棉球,将疳积穴处皮肤和针线拭擦消毒后,用左手拇食指捏住疳积穴,右手持针横穿浅刺皮表层约1~2厘米宽,将丝线打结扣紧,把余线剪断即可 。此线一般在3~5天自动脱落 。据临床实践观察,小儿疳积如无其他兼症,仅用针刺四缝穴和疳积穴挂线,一般1次治疗即可痊愈,不需内服药物 。
3、小儿疳积的治疗偏方
党参、白术、茯苓、陈皮、麦芽、神曲、 山药、扁豆、莱菔子、薏苡仁、鸡内金各5 克,生姜2片,大枣5枚,砂仁、木香、甘 草各2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
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鸡内金4克、茯苓5克、枳实3克、肉桂3克、胡黄连4克、厚朴3克 。加水煎成药汁服用 。
青蒿、鳖甲、地骨皮、秦艽、银柴胡、石斛、竹茹、麦冬各适量,加水煎汁服用 。
杏仁、竹茹、甘草、前胡、鸡内金、金铃子、桔梗各适量,加水煎成药汁服用 。
党参、豆蔻、黄连、白术、莲子、神曲、茯苓、橘红、焦山楂、甘草、广藿香、炒麦芽、山药、砂仁、桔梗、薏苡仁 。加水煎煮成药汁,服用 。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陈皮、砂仁、焦六神曲 。加水煎煮成药汁,服用 。
小儿疳积是什么原因
1、乳食不节,伤及脾胃
乳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伤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纳运化失职,升降不调,及成积滞 。积滞日久,脾胃更伤,转化为疳 。
2、脾胃虚寒薄弱
脾胃虚寒薄弱,则乳食难于腐熟,而使乳食停积,壅聚中州,阻碍气机,时日渐久,致使营养失调,患儿赢瘦,气液虚衰,发育障碍 。
乳食不节与脾胃虚弱互为因果,积滞可伤及脾胃,脾胃虚弱又能产生积滞,临床上多互相兼杂为病 。
3、其他
某些慢性疾病和感染虫症也常为本病的原因 。
疳积:中医指小儿面黄肌瘦,腹部膨大的病,多由饮食,没有节制或腹内有寄生虫引起 。
小儿疳积要注意什么
【小儿疳积的症状与治疗】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质、定量、定时等 。
加强营养,如宜多食鱼、肉、鸡、蛋等高蛋白饮食,又要做到加工达到烂熟,以便容易消化 。
宜食健脾助消化食物如:山楂及山楂制品、麦芽(烘干研粉加糖)、鸡内金、萝卜子等 。
宜食益气养胃食品如:猪肉、牛肉、鸡、鸭、鹌鹑、猪肝、鸡蛋、蚕蛹、鱼子、山药、大枣等,皆宜炖汤,煮粥食用 。
为了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宜食新鲜蔬菜、水果,可做成菜泥果酱用 。宜多食含锌食物如牡蛎、鱼、虾等 。
少吃冷饮冷食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冷饮、冷食 。有的孩子一年四季冷饮不断 。岂不知久食冷饮,危害极大 。寒凉食品最伤孩子的脾胃,造成脾胃虚寒、脾胃不和等证 。

小儿疳积的症状与治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