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功效与作用_附子的药用价值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_附子的药用价值

文章插图
导读:中药附子的功效与作用专区 , 为您详细介绍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图片、附子的药用价值、附子的毒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

  • 附子简介
  • 附子图片
  •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 附子的药用价值
  • 附子的药用附方
  • 附子的炮制方法
  • 附子的食用方法
  • 附子理中丸
  • 附子的毒副作用
  • 附子的民间传说
附子简介
附子,中药名 ,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
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 。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 。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 。气微,味咸而麻,剌舌 。
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 。外皮黑褐色 , 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 , 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 。质硬而脆 , 断面角质样 。气微,味淡 。
白附片,为纵切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 , 厚约0.3cm 。
淡附片 , 为纵切薄片,表面灰白色,质硬脆 。气微、味淡,无麻舌感 。
炮附片,形如白附片,色泽加深,质酥脆,略鼓起 。
附子图片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1、附子具有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 。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 , 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 。
2、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 , 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 , 增加心肌耗氧量 。
3、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
4、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 。
5、附子回阳救这之功效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 。
6、附子有显着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
7、附子煎剂对急性炎症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 。
附子的药用价值
【药名】附子
【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
【入药部分】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
【性味】辛甘,热,有毒 。
【归经】入心、脾、肾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炮制品),回阳球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切成薄片盖在患处或穴位上,用艾炷炙之 。内服宜制用,宜久煎;外用多用生品 。
【注意事项】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 。本品辛热燥烈,凡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 。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
附子的药用附方
1、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 , 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 , 煮取一升二合 , 去滓 , 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枚,干姜三两 。(《伤寒论》四逆汤)
2、治呕逆翻胃:大附子一个,生姜一个(细锉) 。煮研如面糊,米饮下 。(《经验方》)
3、治一切厥心痛,小肠膀胱痛 , 不可止者:附子一两(炮) , 郁金、橘红各一两 。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酸枣大,以朱砂为衣 。每服一丸 , 男子酒下,妇人醋汤下 。(《宣明沦方》辰砂一粒丹)
4、治休息痢及赤白?。焊阶樱ㄅ诹?,去皮脐)半两,鸡子二枚(去黄取白) 。上二味,先将附子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一时倾入沸汤内,煮数沸滤出 , 分作两眼,米饮下,空心、日午各一服 。(《圣济总录》附子丸)
5、治脏寒脾泄,及老人中气不足,久泄不止:肉豆蔻二两(煨热),大附子(去皮脐)一两五钱 。为末 , 粥丸,梧子大 。每服八十丸,莲肉煎汤下 。(《纲目》)
6、治脾虚受湿发肿,一切虚肿:大附子十枚(生,削去皮,破四块),赤小豆半升 , 藏附子于中,慢火煮附子透熟软,去豆,焙干附子碾末,以薏苡仁粉打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 , 冬瓜汤或萝卜汤下 。(《朱氏集验医方》)
7、治少阴?。硖逋?,手足寒,骨节痛,咏沉者: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 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附子汤)
8、治气虚头痛:大附子一枚,全蝎二枚(去毒),钟乳粉二(三)钱半 。上用附子剜去心,安全蝎在附于内,却以全附为末,同钟乳粉面少许,水和作剂,包裹煨令熟,并为细末,葱涎为丸 , 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 空心食前,同椒盐汤下 。一作散 , 葱茶汤下 。(《澹寮方》蝎附丸)
9、治头痛:附子(炮)、石膏(煅)等分 。为末,入脑、麝少许,茶酒下半钱 。(《传家秘宝方》)
10、治经侯不调,血脏冷痛:当归、附子(炮)各等分 。为粗末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腹温服 。(《简易方论》小温经汤)
11、治吐血:生地黄一斤(净洗 , 细研取汁,其滓再入好酒少许,又取汁令?。?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切片子 , 入地黄汁内,用银器熬成膏,取出附子焙干) 。上以山药三两为末 , 以地黄膏子和成剂,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米饮空心服 。(《朱氏集验医方》地黄丸)
12、治小便不通,两尺脉俱沉微,用淋闭通滑之剂不效者:附子一两(重炮 , 去皮,盐水内浸良久),泽泻(不蛀者)一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灯心七茎 , 煎服 。(《普济方》附子散)
附子的炮制方法
1、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 。
2、淡附片: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 。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 , 切薄片,晒干 。(每l00kg盐附子,用甘草5kg、黑豆l0kg 。)
3、炮附片:取附片,照烫法用砂烫至鼓起并微变色 。
附子的食用方法
1、附子粥
材料:制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 。
做法:二药研为细末,每次用5克,与粳米加水煮粥食 。亦可将二药减半,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 。
功效:源于《圣惠方》 。本方以附子温里散寒、止痛,炮姜温中散寒、止泻 。用于里寒腹痛、腹泻,大便表稀 。
2、附片薏苡粥
材料:制附片10克 , 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 。
做法:附片煎取汁,入薏苡仁、粳米,加水煮至粥熟 。分2次食 。
功效:本方以附片散寒止痛,用薏苡仁除湿舒筋 。用于风寒湿痹 , 关节疼痛,四肢拘挛 。
附子理中丸
【成份】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辅料为蜂蜜 。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 。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
【用法用量】口服 。大蜜丸一次1丸 , 一日2~3次 。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
【禁忌】尚不明确 。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4)孕妇慎用 , 哺乳期妇女、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附子的毒副作用
本品,毒性差别很大 。如炮制不当或剂量过大以及煎煮时间不够 , 均可引起中毒反应 。中毒症状为口腔灼热,发麻(从指头开始渐达全身),流涎 , 恶心,可能呕吐,疲倦,呼吸困难 , 瞳孔散大,脉搏不规则(弱而缓),皮肤冷而粘,面色发白,可能突然死亡 。
解救方法:1~2%鞣酸洗胃 , 酌情给予催吐剂;服活性炭(混于水中服下);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 。对症治疗;及时使用尼可刹米等兴奋剂;注意保温;必要时给氧或进行人工呼吸;心跳缓慢而弱时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
附子的民间传说
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年~前49年),大将军霍光的妻子想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 , 想法谋害当时的皇后许氏 。许氏分娩之后,霍光的妻子就胁迫御医淳于衍利用服药的机会进行谋害 。淳于衍暗中将捣好的中药附子带进宫中 , 偷偷掺合在许皇后要吃的药丸内 。许皇后服药后不久,即感到全身不适 , 很快昏迷死亡 。
附子是一味剧毒药,然而,中医理论认为,药物的有毒无毒是相对的,“有是证,用是药” , 根据病人的“证”选用剧毒药物 , 药物的针对性强 , 能够发挥其专注、强大、峻猛的治疗作用 。此时有毒之药就成了有益之品 。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_附子的药用价值】以上就是一些附子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_附子的药用价值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