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怎么治疗


痈疽怎么治疗

文章插图

痈疽怎么治疗
1、痈的中医辨证施治
本病证治法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如意金黄散;成脓期则内服透脓散,外治切开引流,继用二宝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 。
2、疽的中医辨证施治
疮面深而恶者为疽 。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 。现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 。
有头疽系发于体表、软组织之间的阳性疮疡 。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单个或多个白色粟米样的疮头而得名 。临证有虚实之分 。实证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 。可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金黄膏贴敷;虚证又有阴虚和气血两虚之不同,前者内服竹叶黄芪汤;后者内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实证 。
无头疽为发于筋骨之间或肌肉深部的阴性疮疡 。包括附骨疽、流痰、肩疽等 。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成 。证见患部漫肿无头,皮色晦暗,病程缠绵,甚至伤筋烂骨,难溃难敛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 。内服阳和汤,外用阳和解凝膏 。
3、痈疽中医方剂
3.1、透脓汤
生黄芪12克,当归身、白芍、皂角刺各9克,忍冬藤12克,炙甲片4克,甘草节5克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托毒透脓 。
3.2、疏气消肿汤
炒柴胡、川芎、赤芍各4克,当归、青皮、炒枳壳各6克,忍冬藤12克,制香附9克,全蝎1克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理气和络,活血散结 。
若局部皮肤微热,或舌苔燥腻,脉见弦劲,为郁久化火之兆,势将酿脓,此时宜加丹皮6克,焦山栀9克,龙胆草2克,茯苓12克以清泻郁火,力求内消 。
3.3、和营托毒汤
生西芪9克,川桂枝4克,炒当归9克,赤白芍9克,炙甘草6克,忍冬藤12克,陈皮6克,白茯苓9克,炙僵蚕12克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益气和营,托里消肿 。
【痈疽怎么治疗】
痈疽民间偏方
鲜杨桃叶,捣烂敷患处,治跌打肿痛,痈疽肿毒,能止血止痛,却热拔毒 。
用油菜煮汁食,或捣烂绞汁温服一小杯(约三十毫升),一日三次,疗程三天;并用鲜油菜叶捣烂敷患处,一日更换三次,治痈疽,丹毒,乳痈,无名肿毒等症 。
章鱼捣烂,调少量冰片敷患处,治痈疽肿毒 。
鹿角尖,水磨取其浓汁,每次3克,黄酒调服,治痈疽恶疮,骨疽,瘘管 。
远志100克、米酒1000毫升 。用法:远志用米泔水浸洗,捶去心,为末,每取100克,入米酒1000毫升浸1~2日,取上清液,每温饮1盏 。急用可每取药末10克,温酒1盏调,澄少顷,饮其清液,以渣敷患处 。主治:痈疽发背疮毒 。
红藤30克、紫花地丁30克、酒适量 。用法:午前将红藤以水酒2碗煎至1碗服,卧之,午后用地丁如前法服,以服后痈渐止为效 。主治:痈疮 。

痈疽症状表现
痈和疽症状大不相同,应予区别 。一般来说,痈为阳证,患部多红肿热痛,根脚高,寒热交作,来势凶猛 。而疽则为阴证,患部多木痛,约2-3天即能收口 。痈生于皮肉,疽生于筋骨 。痈易消、易溃、易敛;疽难消、难溃、难敛 。
痈好治,疽难疗,《外科全生集》以阴阳分之 。人身所有者,气与血耳 。一但气血失调,便产生疾病,痈疽也不例外 。痈疽的产生,是病邪侵袭机体后,使气血运行不畅,气血滞留凝聚,则生壅肿;日久不散,则血肉腐败而成脓 。痈与疽虽都是由气血凝滞所生,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痈属阳性,局部具有红肿热痛,是易脓、易溃、易敛的急性疮疡 。疽为阴性,分有头疽与无头疽两种 。有头疽:发于肌肉,初起即有粟粒状脓头,以后腐烂,形如蜂窠 。无头疽:发于筋骨之间,初起无头,漫肿色白,根脚散漫,酸多痛少 。疽是难消、难溃、难敛的疮疡 。

痈疽怎么治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