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习俗 各地过除夕的习俗


除夕的习俗 各地过除夕的习俗

文章插图
导读:除夕是春节的前一天 , 在除夕也流传了不少的风俗习惯,那么,除夕的习俗是什么呢?各地过除夕的习俗又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除夕的习俗
除夕一大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首先是扫尘 。尽管在腊月廿四已经“扫尘土” , 但除夕的清理卫生是为“过年”做铺垫的,旧俗在过年的三天里,家中是不允许扫地的,以避免把“财运”扫走 。故在除夕一大早,人们便将室内和院落清扫干净 , 将垃圾扔掉,以示辞旧迎新 。过年期间燃放爆竹的纸屑则不再清理,寓意新年财源广进 。
【除夕的习俗 各地过除夕的习俗】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 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 , 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 , 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 。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 。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慢慢发展成为了全国人们共有的习俗 。
各地过除夕的习俗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等 。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 。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 , 击钟以分岁 。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 。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 , 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 。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 。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

除夕的习俗 各地过除夕的习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