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草

【狗尾草】

狗尾草

文章插图
【出处】《纲目》

【拼音名】Gǒu Wěi Cǎo

【别名】莠(《诗经》),光明草、阿罗汉草(《纲目》),狗尾半支(《纲目拾遗》),谷莠子(《植物名汇》),洗草(《贵州民间方药集》) , 犬尾草、犬尾曲(《福建民间草药》) 。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狗尾草的全草 。夏、秋采收,晒干 。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 , 根须状,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通常较细弱 。叶鞘较松弛,无毛或具柔毛;叶舌具长1~2毫米的纤毛;叶片扁平,长5~30厘米,宽2~15毫米,顶端渐尖,基部略呈圆形或渐窄,通常无毛 。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形,长2~15厘米,微弯垂或直立,绿色、黄色或变紫色;小穗椭圆形,先端钝,长2~2.5毫米;第一颖卵形,具3脉,第二颖具5脉;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 , 具5~7脉 , 有一窄狭的内稃 。谷粒长圆形,顶端钝 , 具细点状皱纹 。花果期夏秋间 。

狗尾草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