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极拳能降低血压


打太极拳能降低血压

文章插图

打太极拳能降低血压
1、打太极拳能降低血压
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改善新陈代谢,使血压、血糖、胆固醇、血脂得到很好的调节,防止或延缓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发生 。
长期练习太极拳,由于在练习时要调整呼吸,从而使膈肌和腹肌的运动增强,使肺组织保持一定的弹性,还加强了胸廓的活动 。使肺活量和气体交换量明显增加 。高血压人群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达到降血压效果,长期坚持练习可以减少药量,太极拳是一种无副作用的良方 。
2、打太极拳能增强心肺耐力
有持续打太极拳习惯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减少量只有不运动者的一半,显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护效果 。老人经常练太极拳可以降压降血糖 。有90名50-64岁的中年人及76名65-80岁的老年人参与,分为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的对照组,其中太极拳组练习太极拳平均达五年以上,结果测量两组心肺耐力发现,有打拳习惯的中年男性,最大摄氧量较同龄者增加29%,女性则增加15%;而有打拳习惯的老年人,最大摄氧量也较同龄者多出18%至19% 。
专家还指出,由于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会随着年龄渐长而下降,经过持续追踪这些中老年人两年后,再度测量发现,有持续打太极拳习惯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减少量只有不运动者的一半,显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护效果 。而太极拳的好处还不只在维持心肺耐力,太极拳对增加身体柔软度及降低体脂率也有帮助 。

3、打太极拳的其他好处介绍
3.1、坚持练习太极拳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关节得到锻炼,减慢肌力的衰退速度,保持关节的灵活性,还可以减少或推迟骨质、韧带等的硬化、钙化退行性变化的发生 。
【打太极拳能降低血压】3.2、坚持练习太极拳对神经系统也有好处 。由于练习时动作连绵不断,呼吸要匀、细、深、长,要求大脑高度集中进行指挥,可以锻炼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使其反映迅速灵活,准确协调而不易疲劳 。
老人打太极拳的姿势讲究
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应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而定,虽然打太极不会感觉到很累,但是也不能打的时间太长 。
许多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大都在40~60分钟之间,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打拳时间超过60分钟,其间的休息时间过少 。这样的运动量对老年人的身体来说是不合适的,老年人在练习打太极拳时一定注意打拳时间或延长间隔时间 。
运动学家指出,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练习打太极拳时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腿部肌肉和膝关节、脚关节损伤,这大都与老年人打拳时间过长有关 。因此,老年人练习打太极拳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打拳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
另外,老年人打太极拳动作姿势一定要正确,如果动作姿势不正确,势必影响行拳中力量的协调发挥,使不该用力的肌肉群也在持续紧张,造成局部肌肉劳损和关节的负荷过重,如屈膝下蹲动作深度过大,就会造成膝部劳损 。
所以,老年人练习太极拳时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或按运动规范处方练习 。腿部有损伤的老年人不适合练习太极拳 。
老人练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1、莫弓过:主要是指屈膝程度不要太过 。膝关节本来是做屈伸运动的关节,但在太极拳这种特殊运动形式中,若屈的太过,必遭伤害 。
做弓步时,前弓步的膝尖应落在脚面以内,小腿最好不要越过与地面的垂直线 。许多老一辈拳家都十分强调这一点 。
太极拳运动时,过度运作一般是一腿承担体重一腿运动,若膝关节屈曲太过,形成死角,加之强压,长期如此必城病变 。学者不可不慎 。如何才能屈曲不过,关键是松腰减臀,尾闾中正,上体竖直,既所谓立身中正 。
2、莫扭拧:主要是在转身时负重扭转不要过度,脚尖与膝尖不要形成夹角,要始终保持在一个方向上 。
3、莫滞劲:行架过程中多是一腿负重,膝关节既要承受自身体重的压力,还得承受运使劲力的冲击 。所以在主观上减轻膝关节的“压力”是十分必要的 。
4、莫叉劲:凡向前走劲时,劲向必须与脚尖、膝尖平行,三者不可出现夹角 。劲力分叉,不但形成劲力的自耗,而且伤神 。

打太极拳能降低血压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