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什么要吃粽子

文章插图

端午节什么要吃粽子
1、端午节什么要吃粽子
在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节日习俗,无论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会在这一天吃粽子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缘由很多,而流传最为广泛的就是和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为了防止其尸身被河中的鱼虾咬噬屈原,然后将粽子投入投入江中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了 。
2、端午节吃粽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粽子好吃,但不宜多食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易消化,如果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胀 。因此正常人每次也要少吃一点,吃粽子的同时可搭配蔬菜、水果,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但不要与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一起食用,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
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 。
吃粽子时不宜喝冷饮
吃粽子的时候不要喝冷饮,喝冷的东西更容易让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让人感觉到滞胀 。
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专家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
3、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
端午节的禁忌
1、端午节忌举行喜庆活动
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 。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 。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
2、端午当天忌下河游泳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 。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需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习俗 。
3、儿童戴的香包忌丢失
在北方一些地区,小孩子有端午佩戴香包的习俗 。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的,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 。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
4、忌恶日
由于自古人们认为农历五月为“恶月”,农历五月初五的“重五”更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这天又有“躲午”的习俗,即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脱灾祸 。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1、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
2、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
3、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
4、粽子节
在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节日习俗,无论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会在这一天吃粽子 。根据历史的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粽子就出现了,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粽子节” 。另外,古人端午吃棕子的时候,还有比较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
5、女儿节
【端午节什么要吃粽子】端午节之所以叫女儿节,据说是为纪念杰出女政治家武则天 。传说她的母亲在端午节这天在江边遇到金龙,然后怀上并生下她的 。而大家为了纪念在这天诞生的这位杰出女性,每逢端午节都要她们移舟江潭,载歌载舞,翼求金龙再现、再感龙孕、再多生出几位为天下妇女扬眉吐气的女豪杰来 。这一习俗沿袭于今,这便是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广元女儿节” 。

端午节什么要吃粽子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