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灸用什么料


姜灸用什么料

文章插图

姜灸用什么料
1、姜灸用什么料
姜灸最主要的材料就是一片姜 。
取生姜一块,切成厚约0.3厘米厚的姜片,(或一元钱硬币的厚度)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牙签穿刺数孔 。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 。待病人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移到附近穴位,或更换艾炷再灸 。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 。
姜灸到非常热的时候,必须经常移动,否则皮下就会烫起水泡 。被施灸人员,一定要常常提热的信息,而施灸人员,一定要听取被施灸的指挥常常移动姜片 。(这个操作仅限于背部,自己不能操作的部位)隔姜灸热的渗透力非常强,隔姜灸不仅仅有艾热的参与,同时还有姜的有效成分参与,所以用于温经散寒 。
姜灸可适应一切虚寒病症,尤其对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面瘫、麻木、萎症及风寒湿痹等,疗效可靠 。
2、隔姜艾灸的作用
隔姜灸是在艾柱下面用姜片做隔垫物的一种灸法 。生姜,辛温无毒,升发宣散,调和营卫,驱寒发表,通经活络,将新鲜姜和艾结合起来施灸,既能避免直接灸分寸掌握不好容易起泡、遗留疤痕的缺点,又能和生姜发挥协同作用 。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 。那么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 。当今社会大多爱美女性,在着装上喜爱露脐装,在春秋季节容易使风寒之邪入侵丹田,在夏季喜欢吹空调,又喜欢吃冰冻的食物,使大多数女性形成了寒凉体质,出现了畏寒肢冷、手脚冰凉、痛经、脾胃虚弱等亚健康状况 。
3、体寒者最应当姜灸的部位
3.1、穴位:大椎穴是人体最大的穴位,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
【姜灸用什么料】作用: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
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此外,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姜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
3.2、穴位: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 。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可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
作用:关元穴具有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 。
主治疾病为:元气亏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各种妇科疾病;下焦疾病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
灸法适应症广泛
灸法是经历几千年临床实践验证有效的一种医疗方法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 。所谓“七年之病”,是指一些疑难顽固的慢性疾患;“三年之艾”,则表示用艾以陈者效力较好的意思 。在唐宋以前,将灸法与汤药、针刺并列,为治病的三大法之一 。古代著名医学家如扁鹊、仓公、仲景、华佗等都熟谙灸法,随时运用 。
孙思邈也是以这三种方法作为治病的重要手段,故在其著作中有“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的记载,三法各有特点,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有关古代论述灸法的专著,现尚存有《明堂灸经》《备急灸法》《扁鹊心书》等书,其中记述灸法的适应证很广,有内、外、妇、儿、伤科的一些疾病,不胜枚举 。
不能灸的3个穴位
1、乳中穴
虽然乳中穴禁忌针灸,但在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尚有关于本穴刺灸的记述 。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载:治卒癫“可灸三壮”;又如:《铜人针灸腧穴图经》提到:“可微刺三分” 。表明亦非绝对禁忌 。但现代已未见灸刺的报道,仅作为定穴的一种标志 。
2、脑户
本穴禁针,最早记载见于《针灸甲乙经》,而禁灸一说,则至清代才出现 。脑户,为督脉穴,穴近枕骨大孔,可能是古人在针灸过程中曾发生过意外的原因之一 。
3、鱼际穴
该穴的禁针提法,首见于《素问·刺禁》:“刺手鱼腹,内陷为肿”;禁灸,则见于《医学入门》一书 。究其禁忌的原因不外乎上述几种 。

姜灸用什么料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