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两口造人前要沟通的7件事


小两口造人前要沟通的7件事

文章插图
导读: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夫妻争吵的原因中孩子问题居首位 。有的家庭甚至像《夫妻那些事》里演的那样 , 为了要不要孩子、怎样养孩子闹得鸡犬不宁 。与其等有了孩子再为争执发愁,不如未雨绸缪 , 在孩子出生前就沟通好几桩关键事 。……
结婚后是否马上要孩子?
当老男孩和老女孩们步入婚姻,很多人自己都还未脱离“孩子”的角色定位,更毋庸谈什么养育下一代 。无论是夫妻意见不统一,还是你们跟长辈的想法不一致,总之,是不是要孩子、什么时候要,是造人前必须沟通的第一件事 。
TA 为什么不想要孩子?
找不到母爱/ 父爱的激发源:如今的年轻夫妻多是独生子女,相对于从前兄弟姐妹多的情况,他们很难有机会体验照顾孩子的感觉 。于是 , 基于保护欲所产生的父爱和母爱,他们也很难体验到 。更有一些育儿学者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母爱与生俱来,可以通过想象孩子的可爱模样而产生;但父爱却是必须孩子出现在他面前 , 日夜相处交流后才能被激发出来 。这大概也是很多男性对孩子“没感觉”的原因 。
心理成熟的脚步不一致:40 岁之前“不想要孩子”的男性比女性多,其实他们不是彻底不想要,只是目前还没准备好 。英国调查机构OnePoII 网站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女性比男性的心理成熟期要早3 年 。于是,很多女人放下玩乐、决心做妈妈的时候,男人们却还在惦记着浪漫舒服的二人小世界呢 。
模拟父母旅行,帮你们达成共识
如果你或者他目前尚不确定对孩子的感觉,那么就可以来一场“模拟父母旅行”吧:带上亲戚或朋友的小孩出去玩上一天,最好是离家有一段距离的地点(比如郊区),并且不要有小孩父母的陪伴 。由此你就能够看出,在未知的状况下 , 你是否能处理一些孩子的问题,并且能够接受孩子带来的各种麻烦 。如果你们双方都乐此不疲,那么孕育宝宝的日子就不远了 。如果你们之中有一人或者两人都对此感到厌烦 , 那么这个问题的确应该放一放再考虑 。
是否一定要男孩?
不一定是重男轻女,有的人也许更爱女孩 。然而无论怎样 , 对于孩子的性别,准备做爸妈的你们是否会有争议呢?
TA 为什么对性别有执着?
给性别太多“附加值”:如果夫妻中的一方执著于孩子的性别,那么不妨了解一下,在他/ 她心里是否认为性别存在着很多附加值 。比如觉得这样可以满足老人的心愿,比如生男孩在朋友中才有面子,再比如女孩一定比男孩更贴心……
把孩子当成“另一个我”:也有一些父母觉得自己的男人/ 女人形象不够完美,但又不能重头来过,于是希望生一个儿子/女儿,通过培育他们来达成心愿——重塑心中完美的男人/ 女人形象 。
问问别人的想法 , 放下对性别的执念问问父母:受传统观念影响,我们总觉得爷爷奶奶盼孙子 。但是,如今很多老人出于经济、教育等方面的考虑,都觉得孙女比孙子好 。所以 , 关于孩子的性别,你们跟父母沟通了吗?还是只凭一己的臆想在推测?
问问孩子:你完全可以在幼儿园或者马路边问一个孩子:男孩和女孩有什么区别?也许那些五花八门的答案可以打破你强加于性别上的“附加值”,让它回归最简单的意义 。
孩子应该由谁来带?
怕自己带孩子没经验,怕老人带孩子太溺爱,又怕保姆带孩子不安全——有了孩子该由谁来带?若是读懂了这个问题背后的心理原因,在沟通时必然可以少些争执 。
TA 为什么怕别人带孩子?
爱的争夺战:如果你的伴侣宁肯无视现实条件,也要拒绝他人来带孩子,那么不妨探讨一下,他/她是不是在害怕被人抢走了孩子的关注与爱 。一般说来,妈妈更容易出现这样的心理——别人带大的孩子还会跟我亲吗?我决不能容许心肝宝贝更爱别人!
家族关系的隐忧:我能跟婆婆相处好吗?岳父岳母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夫妻关系?事实上,要不要老人来带孩子 , 背后还有许多关于家族关系的担忧 。如果你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 , 打开伴侣的心门 , 让他/ 她放下这方面的担忧,那么你们的分歧就更容易消弭 。
两种做法,试着打破担忧的壁垒
教、养分开:妈妈不能全职带孩子,老人和保姆的加入无可避免 。但是 , 育儿专家们提倡“教、养分开”的形式——即使有别人帮你带孩子,也必须分工明确:他们照顾孩子起居,但是孩子的性格培养、亲密感建立等方面,父母必须亲为 。一来有助于孩子的教育,二来也能紧密亲子关系,父母关于“爱的争夺”的担忧就能降低 。
父、母都要做:传统心理学向来看重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同时强调父母的不同性别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不同作用,譬如教给他建立自己的性别意识、树立评判异性的标准等 。所以,在要孩子之前,你们起码应该沟通好分工问题,比如妈妈照顾起居、爸爸陪伴游戏等,让孩子知道男女角色的不同 。
奶粉一定要进口的吗?
不仅仅是奶粉 ,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孩子必须吃进口食品、玩进口玩具才算享受了最好的童年 。但是,与之相反 , 也有一些人觉得,即使跟我们的童年一样物质匮乏,孩子也能够健康长大 。
TA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进口养育论”?
需要一个补偿:说到底,一些坚持“进口养育论”的人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我小时候没吃好没玩好,甚至于我都没感受到父母的爱 。所以我一定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 , 让他在最优越的条件中体会我的爱 。很多人正是用这种彻底的付出,来弥补从前渴望而未得到的关怀 。
被夸大的恐慌:当然不能否认,目前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引发“进口养育论”的一个重要原因 。各种属实或不实消息的流传,让很多准父母噤若寒蝉 。再加上一点点从众和攀比心理作祟 , 这种恐慌就会蔓延扩大,变成育儿理念中的一种坚持 。
3 个问题,把坚持变支持
如果伴侣特别坚持“进口货” , 那么不妨问他3 个问题,让他知道正确、及时的知识支持 , 绝对比外国货更重要 。
1. 最害怕什么:是担心孩子吃上毒奶粉?还是怕他受转基因食品的危害?
2. 进口的怎么样:国外食品的添加剂含量、是否转基因,他都了解吗?
3. 了解多少相关知识:比起产品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一些更基本的健康知识他知道吗?比如儿童1 岁之内的饮食禁忌、儿童食品的营养配比等 。
孩子一定要是天才吗?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被看做是理所应当的“天下父母心” 。但也许正像“童话大王”郑渊洁说的那样:正因为我们不是龙和凤,所以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 。说到底,准爸妈们沟通这个问题 , 既关乎对后代的教育理念,又能够让你更多地发现自己、了解伴侣 。
望子成龙心,藏了哪些原因?
发掘新的价值:昔日的梦想无处安放,平凡的我们渴求关注而不得,但好在父母的身份给我们一个机会去发掘新的价值——教育一个好孩子,证明我的基因是优秀的,我的理念是正确的,甚至于我是有才华有能力的 。
想让孩子活得轻松些:年轻父母们深知从考学大军中拼杀出来有多么不易,虽然心疼孩子 , 却又害怕他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各种补习班都得上 。于是希望孩子能够聪明些,天才最好,这样就可以少受苦 , 在日后应对学业和事业的竞争时轻松些 。
对症下药,两种尝试不可少
关于价值:与其纠结于孩子会不会成龙,不如把这当成一个机会,让自己更靠近成龙的梦想 。你还有什么目标未曾实现?你渴望变成什么样的人?一旦你着手自我完善,就不会再苛求孩子 , 但同时又会给未来的他做一个好榜样 。
关于轻松:就像爱迪生说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任何人的成功路都不是平坦的 。一些天才童星的生活甚至比普通孩子还要辛苦,因为越高的期望带来越沉重的责任与负担 。所以,你真觉得往天才去培养,孩子的人生会更轻松吗?
亲爱的 , 你会被孩子抢走吗?
美国作家诺拉· 艾芙隆在作品《心痛》中说:“有了孩子,你就在婚姻中引了一个爆炸 。骚乱平息时,你的婚姻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它不一定更好,也不一定会更差,只是和原来不一样 。”而这场骚乱中夫妻双方最担心的是,另一半的注意力和关爱从此都被孩子抢走 。
你们知道对方都在担什么心吗?
丈夫的心事:男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 妻子身上总有着母性的角色在 。一旦有了孩子,你是否还能像从前那样随时关注我?更何况母子连心,你们的亲密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 我会不会被排挤在家庭核心之外?
妻子的心事:孕育下一代的痛苦辛劳终究会让女人憔悴,你是否还能像现在这样喜爱我的容颜?而且我不能保证有了孩子之后,我不会变得琐碎爱唠叨,你还会爱那样性格的我吗?
1 个心态、2 点技巧、3 种方法,让你们的情感联结更密切
1 个心理前提:必须承认,孩子的降生一定会分散伴侣的爱与关注 。一旦有了这个心理前提,面对现实,你就不会不平衡了 。而且这并非只害无利,因为你的情感也多了一个寄托之处,同时孩子也让你多了一个情感支持的来源 。
2 点技巧准备:一是平时要多表达爱意,只做不说并不是绝对的美德;二是偶尔唱唱反调 , 让伴侣知道即使没有孩子,他/ 她也不能永远占据“孩子”的角色 。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做好心理铺垫 。
3 种方法调节:要解决分歧需要增加沟通机会 , 同时也需要引开你们焦灼于矛盾点上的视线 。
1. 电脑时间变孩子时间:把下班后守在电脑前的时间用来讨论关于孩子的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习惯延续到宝宝出生后;
2. 培养共同的情趣:大到做义工、做公益,小到一起玩手工、玩摄影,你们需要构建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 , 分散注意力,同时培养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3. 参加家庭聚会:很多年轻夫妻喜欢自在的二人生活,不愿意参加大家庭的聚会 。其实,家庭聚会可以让你们跟更多人建立情感联结,不会把喜怒哀乐只系于对方身上 。
做了妈妈,女人就该围着孩子转?
妊娠纹、身材走样,这些兴许还不是准妈妈们最怕的,更多的纠结还在于:做了妈妈,我是不是就得放弃事业照顾家庭?而丈夫与你的分歧,不仅是因为对女性角色的定位不同,也折射着你们各自不同的内心需求 。
YES or NO,丈夫的两种心态你知道吗?
YES——传统与面子的合力:如果丈夫的答案是要你以家庭为重,那么他一定受到传统教育观(父亲负责养家,母亲负责教育孩子)和面子(独立养家的男人有面子)的影响 。
NO——不愿意独自承受压力:也有不保守的丈夫 , 但也许他只是不愿意独自承受养家的压力 。所以,了解他的压力来源,并且减轻这方面的顾虑才是关键 。
转换思路,父性教育未尝不可
【小两口造人前要沟通的7件事】近年来 , 父性教育大受追捧,甚至有人提出:父亲带得多的孩子,智商发育比较好 。而且有些男性也表示 , 他们对“主夫”身份可比职场更感兴趣 。所以,夫妻双方不妨转换一种思路,父亲更多地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 , 而母亲专注于事业发展也未尝不可 。

小两口造人前要沟通的7件事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