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功的历史源流及内容概述


少林武功的历史源流及内容概述

文章插图
【少林武功的历史源流及内容概述】少林武功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 , 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 , 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拳”、“少林棍”在我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
少林武功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并因而得名 。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少室五乳峰下 。它创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四九五年),是孝文帝为安置印度僧人跋陀前来嵩山落迹传教而建 。
跋陀禅师主持少林寺后 , 四方学者闻风皆至,徒众数百 。这样,大量的民间武术者都充当了少林寺的杂役 。在跋陀主持少林寺时,就已经有一些会武术或其它技能的青少年子弟被剃度为少林寺小和尚了 。象惠光和尚 , 十二岁时在洛阳城天街的井栏上反踢毽子,一口气能连续反踢五百次 , 跋陀感到很惊奇,就把他剃度为小和尚,作为自己的弟子 。跋陀的弟子僧稠当小和尚时,体质羸弱,常受一些会武术的小和尚的戏弄,后来便发奋练武,居然练得拳捷骁武,体健身灵 。跋陀禅师为创建少林寺 , 翻译佛经 , 传授佛法作出了巨大贡献,少林拳谱中还有跋陀传授方便铲和一路大刀的记载 。
传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五二七年) , 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面壁九年 , 静坐修心,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 。当年达摩终日静坐,不免筋骨疲倦,又加上在深山老林,要防野兽和严寒酷暑的侵袭,在传经时 , 他发现好些弟子禅坐时间久了 , 昏昏欲睡,精神不振 。为了驱倦、防兽、健身、护寺,达摩等人仿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锻炼身体的各种动作 , 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传授僧人 , 此即为“少林拳”的雏形 。此外,达摩在空暇时间还练几手便用铲、棍、剑、杖等防盗护身的动作 , 后人称之为达摩铲、达摩杖、达摩剑,以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十八手 。后来经过历代僧徒们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 , 逐步形成一套拳术,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 。其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是元代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觉远上人、李叟等人,他们精心研究少林拳法,注意拳法的整理和传授,将少林拳中的“罗汉十八手”发展为七十二手 , 以后又发展到一百七十三手,第一次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少林拳法 。

少林武功的历史源流及内容概述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