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五月九毒之谬

昨日一位精进道友问起关于“五月九毒日之说”是否可信?因为这个说法在道众、僧团、信士、居士之中普传甚广,且有诸位大师均对此说加以印证,则越发变得可信无疑了 。
百度--九毒日,我们可以发现,文章多以‘《黄帝内经》
中有段采用轩辕黄帝和素女对话方式……’开篇 。我研习《内经》多年,《内经》中一共出现过七个人物,即黄帝和他的六个臣子,岐伯(擅长医理)、伯高(擅长
针灸)、少俞(擅长外科)、少师(擅长养生)、雷公(擅长色脉)和鬼臾区(擅长气象) 。虽然《内经》是假托黄帝之名撰写 , 但《内经》之中并未出现过素女这
个人物,更不要说与黄帝对话……种种了,此乃一大谬误 。

辟五月九毒之谬

文章插图
也有引用‘《素女经》中黄帝和素女对话……’开篇的 。但《素女经》中论述两性与节气气候的篇章只此《至理第六》和《禁忌第一》两篇,但均未找到有关九毒日的身影 。
按九毒日的时间来看,九毒日的立论,是以道学的“三生万物”和易学的“七日来复”的思想为体,以太阴历法为用,三者融合而成的理论 。但后世只是在一味的传播九毒日的日期及其危害,未曾发现有人详细论述过九毒日的立论机理,更不知此说究竟出于何处 。
九毒之说主要阐述的中心思想就是“天地交泰”四字,义在天地交泰之际,人体的生命节律不要违反天道运行规律 , 要顺应自然,同步过度 。那么能使人体真阴真阳
耗泄的“运动”无外乎就是两性云雨之事 , 所以就把此说与两性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用来告诫人们此时应惜精养神,滋阴潜阳 , 以免相火妄动,走漏真阳,耗散
真阴 。但此说,机理不明 , 其论更有待商榷 。
【辟五月九毒之谬】 天人之学 , 首推道家内丹之法,次为《内经》运气之术,此二者得天人关系之大成,所以上述的问题也应在此二者之间找到正确的答案 。
我们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就要了解天地交泰之际究竟是在何时?真的是在阴历的五月十六吗?
关于时间的问题,就要从我国的历法说起了 。我国历法首推汉历,汉历运用了24节气和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 , 比较好的协调了太阳
(太阳历)和月亮(太阴历)二者的运行周期问题,实现了阴阳合一,是世界上科学的天文历法之一 。古代术数学中,也多以节气起卦、起命盘 , 如四柱预测学中就
是以节气为一个月的开始来推算人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的 。所以一年的五月应从芒种之日交接之时算起 , 而不是阴历的五月初一 。
谈完了节气我们再说一下卦象 。说起卦象,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就是汉易学中的“卦气”之说,此说由西汉的孟喜首倡,其代表人物还有西汉的京房 。卦气说是运用周易卦象、爻象来解释一年的节气变化规律,其理论应用在内丹学方面最早且较全面的当属东汉·魏伯阳所
着的《周易参同契》 。《参同契》共三卷,是现存系统阐述炼丹理论的最早著作 。该书思想来源本于《周易》的卦气说(包括十二消息说)、纳甲说,并参考古炼丹
术及炼丹古书,托爻象以论丹道,假卦象而述天机(天地阴阳消长变化之机) , 以十二辟卦通年、月、日、时四象之候 , 被后世誉为“万古丹经之祖”,南怀瑾先生
也曾专门对此书做过讲解 。在术数学中十二消息卦的理论应用最为完整的要算北宋·陈希夷(陈抟)的《河洛理数》了 。对于十二消息卦的详细内容 , 大家可以百度——太乙道堂,查看我早年写的一篇文章——四时之辩 , 这里主要论述与九毒日相关的学理 。
十二消息卦将卦象与节气相结合,来阐述一年四季阴阳消长变化之道 。子月的卦象为地雷复,一阳初升(生) , 节气为大雪,中气为冬至,故消息卦将节气大雪作为
一年的开始;午月的卦象为天风姤 , 一阴初降(生) , 节气为芒种,中气为夏至 。由此推算 , 午月正是处于一年之中的中间位置 , 而夏至则是中中之中(午月的中间
时段),是一年之中阴阳转换的重要节点 , 生生之道物极必反,由阳转阴,阴进阳退,故将此时称为“天地交泰之际” 。其实一年当中天地交泰的日子有两个,另一
个便是冬至 。冬至——夏至交节前 , 地气上升;夏至——冬至交节前,天气下降 。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天地交泰 , 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关键在于一个“极”
字,没有达到“极”的状态则阴阳不生 。若交泰之际,天道失序或(和)人道违逆 , 便会产生阴阳不生的情况,那么天灾人祸也便随之而来了 。人道违逆,主要是指
机体由于受到情欲、饮食、劳倦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发生了异常和紊乱,阴阳一旦失去平衡,疾病也就悄然而至了 。对于人体气机的出入升
降,《素问·六微旨大论》:中“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 , 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
器不有 。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有关天道失序的问题 ,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运气学说辩得最为真切,只言片语难以言明,故在此不便论
述 。
中国最早的房中著作当首推《素女经》与《玄女经》 。此两书被称为房中著作的“鼻祖” , 并尊为房事理论的经典,故被后人称其为“玄素之学”,这两部书最先可
能是各自独立的两本书,后世则将他们合二为一了 。此外,历代典籍对两性问题也不乏有记载和论述,有很多都不够系统化、明朗化和准确化 , 所以大家研读相关书
籍之时要懂得去糟取精,相互印证 。
通过以上的论述,《素女经·禁忌第一》篇中所谈到的“夏至后丙午丁未,冬至后庚申辛酉……皆不可合阴阳”一句,我们就不难看出其端倪了 。夏至日后,一阴初
生,其气柔弱 , 丙午、丁未干支一气,火旺至极,此二日升腾之气过旺,若此时行房损耗真阴 , 其主必然受伤(尤损男);冬至日一阳初生,其气稚嫩,庚申、辛酉
干支一气,五行皆金,此二日肃杀之气太盛,若此时行房真阳外泄,其主必然受克(尤损女) 。男女受伤(克)之后 , 身体气机自然会发生变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
“后遗症”,这就是《素女经》中所说的“犯之则三年必死”的缘故 。三,在这里代表的是若干多数,而不是指第三年 。这种“后遗症”不会即刻表现出来 , 而是会
潜伏在身体之中待时而发 。待时,即等待天时;发,即触发之义 。“待时而发”的作用机理涉及到了《内经》运气之学,在这里就暂不论述了 。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禁忌》篇下段中所提到的“五月十六日天地牡牝日,不可行房 , 犯之则三年必死”的问题,很显然这一段论述是把太阴历的五月十五日当作了一
年的中中之中,一阴初生的时候了 , 故这里的五月十五应作上述的夏至日才为正确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同一章节之中都会出现2种不同的论述,《素女经》也
同《黄帝内经》一样 , 绝非一时一人之作 。
其实房事禁忌何止在冬至夏至、风雨雷电、朔望月晦、戊日庚申?只不过这些日子对生命气机影响较大而已 。功夫在平日,绝不是一时一刻便能达成的 。禁忌之时依法从事,平日里则不知都摄阴阳,致使欲望丛生,内耗真阴,外泄真阳又有何用?!
另外,在微信、网络上广传的文章中说:“此时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五月初一芒种节禁起,戒过一月 。”此句 , 用“阴阳相争死生分判”来形容
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笔者实在不敢苟同!阴阳之道此消彼长,此长彼消,阴进阳退 , 阳进阴退,“夫妻”之间是何等的迁就、包容与忍让;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父母”倾尽全力是何等的伟大、慈爱与无私 , 岂能用相争、死生作喻?还有下句“宜从五月初一芒种节禁起,戒过一月 。”五月初一与芒种节二者本就自相矛盾,
让世人“戒过一月”须依凭何者来选择日期?是从五月初一至五月三十?亦或是从芒种起至小暑止?凡此种种不辟也罢 。
观九毒之说,出处无从考据,其理不明,其论泛泛,与天地阴阳消长之理背道而驰,相距甚远,即使此说出自医家或(和)阴阳家之手 , 也是未明大道之人所做,悲
者更有诸位大师为此说“印心”开路,致使九毒之说愈发广传 。歪理邪说不用屠刀却杀人于无形,贻害苍生 , 其罪明矣 。不明道者以讹传讹情有可原,学道之士自当
克己为人、审思明辨,勿辱太上之教耳!当下应以清心寡欲为摄心之根,合于天时为生身之本,严谨治学为求道之志,利益众生为修道之功 。
愿有缘识得此文者,与我一同以上述四句为立身基石,勤修无为,共证无上大道 , 福生无量天尊!
--转载《道教之音》

辟五月九毒之谬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